<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論文最高獎勵110萬元?中國的科研評價導向面臨重大轉變!
    2020-03-09 09:34:33 作者:網綜 來源:科教資訊 分享至:

    此次新冠疫情前期,國內一些科研人員發表了關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論文,引發國內社會爭議和不滿。質疑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科研人員是否提前掌握了疫情信息不及時披露,卻藏著掖著去發表論文?第二,科研人員不去集中精力研究如何應對疫情,卻搶著在國外刊物發表論文,是否把自己的科研置于抗疫這樣的公眾利益之上?由于疫情前期官方信息披露不足,應對疫情的各方面工作比較混亂,類似的公眾質疑一度引發了較大反響。


    客觀來看,在原因未知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后,對于病毒的基礎研究以及對疫情的流行病學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實際上是分享信息,有助于國際科學界、醫學界的同行了解病毒特點,進行共同的研究和防范。事后證明,這些緊急發表的論文,的確對于各國同行分析疫情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只不過,在國內防疫緊迫的特殊背景下,公眾把對政府信息披露不足、應對遲緩的不滿,投向了科研人員“搶發”論文的行為上。面對輿情,科技部再提科研工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實際上體現了中國科研的“應用論”和“實踐論”導向。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長期以來,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中存在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央級科研事業單位、國家科技獎勵、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的評價指揮棒,驅動千千萬萬科研人員參與到以寫論文為主的科研競爭之中,龐大的科研資源被投入其中。然而,這種“科舉式”的科研并未給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研究帶來與投入相稱的實質推動,相當一大批科研成果,既未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有價值的突破,又未在應用和實踐層面帶來有意義的實際貢獻。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國迄今唯一的諾貝爾科學獎是由“三無”研究員屠呦呦所獲得,因為她的團隊研究發現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對人類做出了永久性的貢獻!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唯論文”式的科研評價體系引無數中國科研人員競折腰,原因之一是論文和影響因子后面與很多利益直接掛鉤——職稱、級別、獎金、科研經費。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8月10日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了一篇題為“Cash bonuses for peer-reviewed papers go global”(同行評議文章的現金獎勵正在全球化)的文章,系統分析了全球對于科研論文發表的現金獎勵,中國高居全球第一,中國的大學對在《科學》或《自然》(Nature)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的平均獎金超過4.3萬美元,最高獎金則達到讓人跪拜的16.5萬美元!相當于第二名沙特阿拉伯的8.3倍,更是英美澳等發達國家的30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榜單的大部分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顯示出發展中國家以獎金刺激科研的普遍特點。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動科研評價體系的改變,2018年7月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提出要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論文”、“唯影響因子”導向。2020年2月,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定的《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出臺,相關措施在項目課題評審、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技術研發類機構等多個項目的評估中都突出“實用”,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很明顯,新冠疫情這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刺激了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改革,估計在疫情之后將會全面推動實施相關改革,長期以來被論文及影響因子牽著鼻子轉的中國科研界,將會面臨重大的調整。不過要指出的是,完全推倒一個評價體系并不容易,而建立一個更加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則更難!對于中國的科研管理部門來說,在改革的過程中警惕矯枉過正是非常重要的。


    從公共政策角度來分析,我們認為,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之所以存在較大的系統偏差,簡單來說有幾個基本問題:


    (1)中國科研界缺少高水平的同行評議機制、環境和專業人員,使得基于學術共同體的同行評議難以實現,最后變成“簡單易行”的論文影響因子評價;


    (2)中國的科研人員缺乏綜合、多元的激勵體系,在普遍低收入之下客易走向極為功利的評價指標導向,導致出現千軍萬馬唯論文和影響因子的畸形體系;


    (3)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過于短期和功利,對于基礎性、理論性和長期性的研究支持不足,直接導致了中國在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方面的短視,這種短視和功利的評價導向,在今后的科研評價體系改革中尤其需要警惕,要防止過于強調實用性而走向短視和低水平;


    (4)科研評價體系的改革既要多元化,又要專業化,不能從唯論文的極端走向完全不講論文、只講功利性回報的另一個極端,尤其要警惕的是,在今后改革政策導向的作用下,科研評價體系的調整會被政策放大,如果矯枉過正,中國的科研評價體系可能與先進國家的評價體系差別太大,這樣可能導致科研評價的淺薄化與過分實用化。


    應該說,新冠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射出了中國科研評價體系的弊端。未來中國的科研評價導向將會發生重大轉變,強調應用價值與實踐價值將成為今后中國科研評價的重要標準和價值導向,不過,評價體系的改革也要警惕矯枉過正,從“唯論文”導向轉向完全實用主義的導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 日本精品一二二区在线 |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乱码首页 |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