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鋼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坦克裝甲車輛的主干防護、結構材料,廣泛用于制造坦克裝甲車輛車體和炮塔以及披掛裝甲,在坦克和裝甲車輛上它既是一種結構材料同時也是防護材料。統計表明,即使一輛采用復合裝甲的坦克中,裝甲鋼的質量也約占整個復合裝甲的60~80%,其空間約占復合裝甲板的35~50%。到目前為止,因其經濟實用、容易制造,鋼還是裝甲及至整個坦克的最基本的制造材料。
圖 1 鋼與玻璃纖維組成的復合裝甲
本文從裝甲鋼的實用需求出發,映射到鋼鐵材料的力學機械性能,簡單介紹現代鋼鐵制造技術如何生產出上述力學性能的裝甲鋼,之后聊一下國際共識的裝甲鋼劃類方法,各國標準及主要產品,重要介紹一下這個舞臺上的兩個選手,美國和瑞典及其特點。
另外,通過介紹您會發現,一部分坦克裝甲除了防彈功能外,還承擔著結構材料的功能,映射到力學性能上與其他的一些超高強的結構材料,如飛機起落架,的需求是共通的,力學性能及加工需求的一致性決定了他們的基礎合金體系及生產工藝基本也是一致的。所以本文也重點討論一下裝甲鋼與飛機起落架鋼。
1. 使用性能與力學性能
2. 裝甲鋼的生產技術
3. 裝甲鋼的分類方法
4. 合金體系及各國標準
世界上第一輛實用型坦克,英國的M1在1916年服役時只有6毫米的均質鋼板,但這在當時也足以抵擋布魯士步兵的毛瑟槍。對于坦克裝甲用鋼,這輛早期的英國坦克上采用的是高硬度裝甲鋼,硬度達60OHB比普通HM要硬的多。然而實際上,這種裝甲在三十年代就被廢棄不用了。直到六十年代高硬度裝甲才被重新應用于輕裝甲車輛,從那時起,美國、德國、法國和瑞典的一些鋼鐵公司都在生產這種裝甲鋼,并應用在一些輪式裝甲車上。高硬度裝甲所以能成功使用,并不單純是由于該裝甲硬度達到540或550B,而且還具有硬度與相應的韌性組合的綜合性能。單從質量系數的觀點甚至可要求更高裝甲硬度,但是硬度非常高而韌性不足的裝甲被擊中時,容易產生脆裂和震碎。下面詳細聊聊裝甲鋼的使用性能與機械性能。
01 應用性能與機械性能
裝甲首要功能是防彈,防彈性能要求,包括抗侵徹能力、抗沖擊能力和抗崩落能力。所謂抗侵徹能力是指裝甲材料抵御投射物部分進入或完全貫穿裝甲的能力,它隨裝甲材料的硬度和彈性模量的提高而增大;抗沖擊能力指裝甲鋼在無裂紋或無斷裂條件下吸收攻擊性或較大口徑彈丸能量的能力,裝甲材料韌性高則吸收能量多;抗崩落能力指裝甲板(特別是正對彈著點的背面處)抗破裂、剝離及層裂的能力,它與裝甲材料的抗壓強度和抗張強度有關。另外,因為坦克炮塔以及車身均由焊接拼裝成,所以對鋼的焊接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對鋼制裝甲材料要求的特性可概括為:高硬度、高強度、高韌性以及良好的焊接性。
硬度、強度和韌性是裝甲鋼的重要機械力學性能,而抗彈性能是鋼裝甲使用性能。為了阻止穿甲彈或破甲彈侵徹裝甲,提高裝甲材料的強度是改善均質裝甲抗彈性能的有效途徑。但是鋼裝甲強度的提高,脆裂程度也隨之增加,因此必須要由相應的韌性來保證,這就是強韌化理論。
從裝甲的抗穿甲和抗破甲實驗曲線中都能明確得出,鋼裝甲的強度(或硬度)對于抗彈性能影響極大。把同一種裝甲處理成不同硬度時,隨著硬度增加,抗穿甲性能的整體趨勢是隨之提高的。另外鋼裝甲的雜質含量過高會降低它的抗彈性能。所以,鋼裝甲的發展方向歸納為“薄、硬、純”,也就是大量采用薄裝甲板、提高硬度和純凈度。這是20世紀80年代起鋼裝甲順應多層復合裝甲應用的需要,也是鋼裝甲本身發展的需要。目前,國外大量研究開發超高強度裝甲鋼,硬度可以達到500~600HB以上,通過爐外精煉,P和S的雜質含量大幅度減少,鋼的強韌性進一步完善,抗彈水平明顯提高。不同成分的鋼裝甲,硬度越高,抗彈性能越好。硬度高的裝甲,需要同樣抗彈性能的裝甲板厚度相對要小。
02 現代裝甲的生產制造
高硬度、高強度、高韌性以及良好的焊接性,也是現代高強度鋼的發展要求,籠統來說可通過下面一些技術手段來實現
1)低碳、低合金
要求高強度的同時,又要求高韌性,所以不能單純依靠增加合金含量的強化機制,需要在保證淬硬性的同時要盡可能低的合金含量,才能保證韌性及焊接性。為了保證裝甲鋼的可焊性,合金的碳當量不能太高,一般要求碳當量小于1,通常約為0.8。這里低碳并不是我們以前《金屬學與熱處理》教材中說的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中的低碳,而是盡量降低碳含量,如原來要得到HRC45~50的硬度,需要含碳為35%~40%,而現代制鋼技術,可將含碳量降低到0.30%以下,其他的合金含量同理。
2)微合金化
微合金化是現代鋼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可實現細晶強化,細晶強化是很好的既增加強度又保證韌性的強化機制。另外微合金化實現沉淀強化,還可使焊接后熱影響區的強度不至于降低太多。
3)熱機械軋制
熱機械軋制及微合金化相互配合,熱與機械的聯合調制可實現細小的基體組織。
03 裝甲鋼的分類方法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裝甲鋼的力學性能要求為:高硬度、高強度、高韌性。強度和硬度有近似的正比關系,硬度比強度更易于測定,所以裝甲鋼常用硬度來區分表示。
硬度是衡量材料軟硬程度的一個性能指標。硬度試驗的方法較多,原理也不相同,測得的硬度值和含義也不完全一樣。最常用的是靜負荷壓入法硬度試驗,即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維氏硬度(HV),其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堅硬物體壓入的能力。而里氏硬度(HL)、肖氏硬度(HS)則屬于回跳法硬度試驗,其值代表金屬彈性變形功的大小。
HRC和HB在生產中的應用都很廣泛,按一般的介紹“布氏硬度(B)一般用于材料較軟的時候,如有色金屬、熱處理之前或退火后的鋼鐵。洛氏硬度(HRC)一般用于硬度較高的材料,如熱處理后的硬度等”,裝甲鋼屬于高強度,高硬度材料,如按上述介紹應采用洛氏硬度,適用于較高硬度材料的測試(如表中HRC60約等于HBW650)。但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包括美國軍標及各國的生產標準都采用布氏硬度來分類的。
表1 布氏及洛氏硬度測試方法對比
至于為什么采用布氏硬度,而沒采用洛氏,網上也沒有準確說法,我試著猜想一下:
1)洛氏硬度用120度金剛石圓錐,洛氏硬度壓痕很小,測量值有局部性,須測數點求平均值;布氏硬度用10mm鋼球,壓痕面積更大,測量結果更準確。
2)洛式硬度的硬度值是一無名數,沒有單位。(因此習慣稱洛式硬度為多少度是不正確的)布式硬度的硬度值有單位,且和抗拉強度有一定的近似關系。
3)在一定條件下,HB與HRC可以查表互換。其心算公式可大概記為:1HRC≈1/10HB。《ASTM E 140 金屬標準硬度換算表》
4)對于目前的超高強裝甲鋼的極限硬度,布氏硬度極限基本夠用。
表 2 洛氏(HRC)、維氏(HV)、布氏(HBW)對照表
目前,裝甲鋼等級用布氏硬度區分,一般軋制均質裝甲鋼的硬度范圍在HBW280- 430;中硬度裝甲鋼的硬度范圍在HBW420- 480;高硬度裝甲鋼的硬度范圍在HBW480-540;超高硬度裝甲鋼的硬度范圍在HBW570-640。
一般來說,HBW500及以下的加工性都是比較好的,可以作為結構材料使用,而HBW550以上等級,加工性,包括折彎及焊接性較差,一般只用作披掛裝甲。
04 合金體系及標準
典型使用的裝甲鋼合金系有Mn-Mo、Cr-Mo或者Ni-Cr-Mo-(V)低合金鋼。這里介紹一種常見的鋼,4340,美國AISI/ASTM鋼號,我國GB標準牌號為40CrNi2MoA,德國DIN鋼號36CrNiMo4。美國生產的4340鋼一般用來鑄造或軋制的厚裝甲,也被用來做標準彈道測試靶材料,評價一種材料防御性能時通常與它相比較。
表 3 AISI/ASTM4340
4340鋼是一種中碳鎳鉻鉬鋼合金,具有良好的合金基礎,通過合適的熱處理,可得到具有優異的抗拉強度、韌性和抗疲勞性等性能組合的材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如重型軸,齒輪;軍用裝甲,飛機起落架等重要的應用。
飛機起落架在降落期間承受巨大的沖擊,要求材料不但具有超高強度,而且高的耐沖擊韌性及抗疲勞性能,同時需要良好的加工性能,所以與坦克裝甲的高強度、高韌性以及良好的焊接性相類似,但抗沖擊抗疲勞要求更高,在過去一段時間,起落架主承力件采用強度為1580~1760 MPa級超高強度鋼30Cr Mn Si Ni2A, 4330M, 4340等,采用焊接方法制造。隨后相繼開發了1800~1900 MPa級的H11, D6AC, 300M等超高強度鋼。
通過對AISI4330的改進,我國開發了高性能685和686裝甲鋼。在工藝性能相當的條件下,高性能685裝甲鋼的抗槍彈和抗炮彈性能優于目前我國大量應用的前蘇聯2п和43пCM裝甲鋼。在4340的基礎上,我國還研制了高硬度695裝甲鋼,其抗穿甲彈防護系數達到3以上。
多年來,美國、瑞典、法國及德國開發了各自應用的高硬度裝甲鋼,雖然各家鋼各有不同,但性能-組織-成分材料三要素息息相關,共同的應用決定了其各自的組織及成分都是類似的,所以這些裝甲鋼的成分,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4340的影子,但如本文第二節所述碳及合金含量會有所降低,會加入一些微量合金,如硼,鈮,鈦等:
德國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SECURE和SECURE M系列
法國,Industeel(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集團的全資子公司),MARS系列
澳大利亞,Bisalloy鋼鐵,Protection和Armour系列
瑞典鋼鐵,SSAB公司的Armox和Ramor系列
全球高端鋼材,還是歐美和日本領先,但對于均質軋制調質鋼板來說,目前還是瑞典鋼鐵保持領先,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及瑞典的裝甲鋼情況。
美國
美國裝甲鋼研制和生產與瑞典、法國和德國有所不同,它的裝甲鋼產品基本沒有形成系列。裝甲鋼制造商很多,生產的裝甲鋼產品也較多,但沒有系列化的品牌。
美國鋼鐵工業真正的高速發展始于19世紀60年代,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鋼鐵工業化浪潮走向巔峰,推動了該國制造業、城鎮化以及綜合國力的迅猛發展,使美國崛起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美國的鋼鐵工業稱霸世界百年之久,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日本鋼鐵工業崛起以及美國經濟結構成功轉型,美國開始將一部分傳統落后、相對低效的工業產能(包括粗鋼產能)轉移至日本等其他國家。
美國的裝甲鋼雖沒有系列化,但其理論體系確是最先進的,美國是制定裝甲鋼標準最多的國家,美國軍標中確對裝甲鋼給出非常詳細的規范,而且美國也把瑞典、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的裝甲鋼與自己的標準進行對比分析,不斷改進裝甲鋼的標準,裝甲鋼的標準水平不斷提高,從而滿足坦克裝甲車輛發展對裝甲鋼的需求。自己生產雖不領先,是因為冶金已不是其經濟重點,但其材料理論及防彈應用理論絕對是領先的,因此美國坦克M1A1的防彈水平也是全球領先。
美國 目前已形成以
MIL-DTL-12560《軋制均質裝甲鋼板軍用規范》
MIL-DTL- 46100《高硬度裝甲鋼板軍用規范》
MIL-DTL-32332《超高硬度軋制裝甲鋼板軍用規范》為主的裝甲鋼標準系列。
另外還制定了
MIL-A- 46099《軋制結合雙硬度裝甲鋼板軍用規范》、
MIL-PRF-32269《鑿孔均質鋼裝甲軍用規范》、
MIL-DTL- 46193《控軋變形高強度優質裝甲鋼板軍用規范》和
MIL-A-11356《戰車型鑄造均質裝甲鋼軍用規范》等。
瑞典
提到瑞典,最有名的應該是諾貝爾。人口不到千萬,最大的鋼鐵公司SSAB在瑞典應該相當于我國寶武的位置,產量也不到千萬噸,這產量在國內還不如一個民營鋼鐵公司,但瑞典本國的鐵礦儲藏較多,LKAB是歐洲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所以瑞典鋼鐵公司絕對是本國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
瑞典鋼鐵公司對自己的優劣有清晰的認識,深耕調質軋制鋼板幾十年,形成了自己高強、耐磨、防彈全系列的產品體系,目前在調質軋制高強鋼生產領域絕對是領先地位。生產的裝甲鋼板主要有Armox和Ramor系列,Armox裝甲鋼主要用于中口徑和大口徑彈藥的防護;Ramor為軍民兩用裝甲鋼。
Armox裝甲鋼包括Armox 370T(Class1、2)、Armox 440T、Armox 500T、Armox 600T和Armox Advance。Armox裝甲鋼都為細晶鋼,主要合金元素為Mn、Ni、Cr、Mo、Si等,C含量在0.21~0.47之間。不建議進一步熱處理。
Armox 370T 1級具有優良的高韌性和抗侵徹性能,硬度范圍為HBW 300~430;Armox 370T 2級具有優良的抗沖擊性能和韌性,硬度范圍為280~330HBW;韌性突出,底板防雷。
Armox 440T具有優秀的抗侵徹性能和抗沖擊性能,硬度范圍為420~480HBW;性能平衡,加工性好,適用于復雜結構件。
Armox 500T具有很高的韌性和高硬度,硬度范圍為480~540HBW;具有相對好的加工性,適用于殼體的結構裝甲件。
Armox 600T具有很好抗侵徹性能和超高硬度,硬度范圍為570~640HBW,適合用于披掛防護或質量要求比較苛刻的場合;
Armox Advance為瑞典最高性能的裝甲鋼,硬度范圍為58~63HRC,目前某些性能數據還在保密狀態如強度、韌性、抗彈性能等。
表 4 Armox 500T化學成分
表 5 Armox 500T力學性能
參考文獻
1. 蘭峰,GY4裝甲鋼組織相變規律及力學性能提高研究,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 國外裝甲鋼及其標準發展現狀, 陳京生,高永亮等,兵器裝備工程學報,2020,V41, No.10
3. www.ssab.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062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