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銅器的復制和仿造由來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國,直至今日,可說從未間斷,投資者不可不防。隨著收藏市場的火爆,仿古青銅器日益成為不法 分子獲取暴利的目標,他們采用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藝,令藏家防不勝防。其中,銅銹的造假最為嚴重,而有的甚至將舊銅器上的銹料直接移植到贗品上,從表面 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分辨老銹新銹是關鍵決不能沒有底子銹層
首先從銹蝕的層次上看,古銅器上生長的是陳年自然銹蝕,有明顯的層次,一般從外到內可分為銹土結合層、主體銹層和底子銹層。銹土結合層上常見銅器銹蝕 與地下環境中的附著物,如泥土或碳化后的草木屑等;在銹土結合層的下面有一層綠色或藍色的結晶銹就是主體銹層;在主體銹層以下就是緊貼銅器的黑或紅褐色的 氧化膜層,即底子銹層。
這三層銹蝕次序分明,有的古銅器沒有銹土結合層,甚至沒有主體銹層,但是決不能沒有底子銹層,這對于分辨老銹新銹十分關鍵。大多數仿古青銅器通常只有一層浮銹,顏色單一,結構松散,附著較差,如果去掉浮銹會直接露出新鮮的銅體。
需經歷漫長復雜的氧化過程
從銹蝕所呈現的形態來看,古銅器所經歷的環境十分復雜,除了在使用過程中經受的損壞、侵蝕,還有諸如大氣腐蝕、土壤腐蝕、疲勞腐蝕等。這一系列的物理、化學作用在不斷地改變著青銅器,在其表面形成各種形態的銹蝕,銹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變化著。
仿古銅器則不然,其銹蝕一般有化學腐蝕銹與膠著銹兩大類。有些仿造者用食鹽、食醋、硫酸、鹽酸等腐蝕銅器,或者將新仿的古銅器放到潮濕的地下埋幾年,雖然銅器的表面也會生銹,但是這些銹蝕都太“年輕”,沒有經歷過漫長復雜的氧化過程,不會表現出協調與自然,仿造者想盡各種辦法為它化妝,使它看起來像經 歷了幾千年的歲月滄桑,這顯然無濟于事。
專家支招
鑒定銹蝕最好先取一些樣品下來
面對市場上花樣百出的仿品,有業內人士通過長期實踐,總結出一些實用招數,供藏友們參考。
1、用針尖刺扎銅銹部位,古銅銹非常堅硬難以刺入,而那些用膠水制做的偽銹不但容易刺入,松開手后針還會被偽銹含住掉不下來。對于古銅器上那些修補過的部位用這種方法鑒定也很有效。
2、在鑒定銅器的銹蝕時,最好取一些樣品下來,或用熱針燙,或將樣品直接用火燒,古銅銹一般不易燃燒,銹結晶在高溫下會發出炸裂的聲音。用樹脂或膠水制造的偽銹在高溫下會熔化、燃燒,并且冒煙,能聞到各種膠水味兒或燒塑料味兒。
3、取下一塊銅銹,觀察銅銹下面露出的皮殼,偽銹下面露出的直接是銅色,古銅銹下面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銀白色的氧化膜。
4、作偽者用煙熏銅器表面或用顏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紅色的氧化層,往往這種氧化層沒有光澤,需要用棉布、毛毯或木炭拋光,也有用拋光玉器的滾筒 機械拋光。這類作偽的氧化層的凸起部位光亮,凹陷部位灰暗。辨別方法:用干燥的硬布等物品在銅銹表面快速磨擦,使其發熱后嗅其味道,有些偽銹會發出松香味 兒、塑料味兒、油漆味兒或膠水味兒。
5、用珠寶鑒定中的第三代查爾斯濾色鏡來鑒定銅銹非常有效,所有的古銅銹在濾鏡下都不會變色。而那些用綠色、藍色化學顏料做的偽銹,在濾色鏡下多數會變 成紅色。特別是用琺瑯彩釉料在低溫下燒成的假銹,這種偽銹既不怕火也不怕水,用熱針、水都不管用。但因為琺瑯釉料中的藍色含鈷,所以在第三代查爾斯濾色鏡 下,它的藍色或綠色會變成紅色。
6、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如果銅銹是透明的結晶銹,我們可以取下一塊放在熱水里,如遇水溶化,就有可能是這幾種偽銹。也可將水噴灑到銅銹上,觀察銅銹的吸水程度,古銅銹是吸水的,那些用油漆、膠水制作的偽銹,則吸水性較差。
7、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銹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銹和老銅銹有很大差別。
責任編輯:郭靜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月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郭靜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815397784 郵箱:guojing733@163.com
-
標簽: 腐蝕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