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卓越研究群體項目傳來多項新進展。
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為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類資助體系中定位最高、資助強度最大的研究項目。其資助期限為5年,資助直接費用6000萬元(數(shù)學和管理科學5000萬元)。2025年,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繼續(xù)分為A類和B類兩個亞類,其中A類申請條件與往年一致,B類專門用于資助優(yōu)秀青年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
11個國自然項目,獲批千萬級資助!
(一)“功能體系超分子工程”“手性納米結構”“活細胞時空化學”項目
項目負責人圍繞未來五年擬開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預期目標及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進行了匯報,專家組與項目負責人、骨干成員、依托單位及合作單位管理部門人員進行了分組訪談,深入了解了項目研究工作基礎、交叉融合情況、科研條件及保障措施,全面考察了依托單位及合作單位的支撐條件。經(jīng)過認真討論,考察專家組一致認為,三個項目均符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的定位要求,建議啟動。
(二)東北大學:“智能工業(yè)數(shù)據(jù)解析與優(yōu)化”項目
(三)陸軍軍醫(yī)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復雜機制解析和創(chuàng)新診療探索”項目
項目負責人王延江教授,長期從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重慶市優(yōu)秀科學家。
專家組認真聽取項目匯報后開展了集中提問與交流,并對實驗平臺、工作環(huán)境、技術支撐設施等進行了現(xiàn)場實地考察。隨后,專家組對項目負責人、骨干成員及依托單位和合作單位管理人員進行分組訪談,深入了解項目團隊現(xiàn)狀、科研氛圍、研究基礎、科研條件及保障措施等情況。
經(jīng)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塑性無機非金屬材料”項目研究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特色顯著;項目團隊學術基礎扎實、合作機制明確、條件保障充足;依托單位和合作單位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運行組織機制。專家組同意通過“塑性無機非金屬材料”卓越研究群體項目B類的現(xiàn)場考察。
(五)華中科技大學:“超強磁場構造”項目
專家組認真聽取項目匯報后開展了集中提問與交流,并與項目負責人、骨干成員、依托單位及合作單位管理人員進行分組訪談,深入了解項目團隊現(xiàn)狀、科研氛圍、研究基礎、科研條件及保障措施等情況。同時,專家組實地考察了項目的實驗場地、工作環(huán)境以及技術支撐條件。
經(jīng)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超強磁場構造”項目研究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方案可行,團隊創(chuàng)新能力強,依托單位和合作單位具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和運行組織機制。專家組同意通過“超強磁場構造”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的現(xiàn)場考察。
(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多信使時代的極端宇宙研究”項目
8月1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shù)理科學部卓越研究群體項目“多信使時代的極端宇宙研究”現(xiàn)場考察會在合肥舉行。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基礎研究局局長魏志祥指出,卓越研究群體項目在推動我國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中居重要地位,旨在圍繞國家重大需求,超前部署,充分發(fā)揮科學基金的優(yōu)勢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吸引和凝聚不同領域和不同學科方向的優(yōu)秀科技人才,著力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項目團隊使用大科學裝置持續(xù)探索科學邊界,為極宏觀宇宙與極微觀物理在極端條件下的聯(lián)合研究提供了可能,希望項目團隊通過建制化團隊合作、優(yōu)勢互補,充分發(fā)揮悟空號、墨子巡天望遠鏡等天地裝置在極限探測方面的能力及優(yōu)勢,突出原創(chuàng)、突破瓶頸,將項目打造成為數(shù)理科學部卓越研究群體的標桿。
專家組經(jīng)充分討論后一致認為,“多信使時代的極端宇宙研究”項目以學科重大前沿為牽引,團隊分工明確,研究方案合理可行。項目符合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卓越研究群體的項目定位和要求,通過對本項目的支持,有望在物質間接探測、宇宙線物理、致密星物理、引力波天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依托單位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條件基礎。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多信使時代的極端宇宙研究”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的現(xiàn)場考察。
(七)北京大學:“后摩爾二維材料與異質集成”項目
7月31日,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卓越研究群體項目(B類)“后摩爾二維材料與異質集成”現(xiàn)場考察會在北京召開。
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吳驪珠指出,交叉科學部高度重視卓越研究群體項目(B類)的遴選。該類項目旨在支持優(yōu)秀青年科學家組建跨學科團隊,聚焦重大前沿科學問題,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后摩爾二維材料與異質集成”項目面向突破硅基半導體物理極限的世界科技難題,研究意義重大。希望專家組通過現(xiàn)場考察,全面深入評估項目的研究基礎、團隊實力、實施計劃及保障條件,為項目順利啟動與高質量推進提供專業(yè)指導。同時,她鼓勵項目團隊充分發(fā)揮依托單位與合作單位的綜合優(yōu)勢,加強組織管理與協(xié)同攻關,力爭在未來5至10年取得具有國際引領性的重大原創(chuàng)成果,打造該領域的標桿團隊。
專家組一致認為,“后摩爾二維材料與異質集成”項目研究目標明確,學科交叉特色鮮明,緊扣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的戰(zhàn)略定位與核心要求。項目團隊前期研究基礎扎實,依托單位和合作單位具備良好的支撐條件和實施保障體系,為項目高質量推進提供了堅實基礎。
(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駕駛交通智能控制”項目
7月25日,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卓越研究群體項目“自動駕駛交通智能控制”現(xiàn)場考察會在北京舉行。
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吳驪珠指出,卓越研究群體項目旨在匯聚國內優(yōu)勢科研力量,通過多學科深度融合,促進前沿領域的重大突破,打造國際引領性學術高地。“自動駕駛交通智能控制”項目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探索自動駕駛交通智能控制的核心理論與變革性技術體系構建,希望專家組對項目進行全面深入考察,為其順利實施提供建設性意見。同時,她鼓勵項目團隊開展跨學科、跨領域深度交叉研究,致力實現(xiàn)自動駕駛交通智能化的根本性突破。
專家組一致認為,“自動駕駛交通智能控制”項目研究方向明確,交叉特色顯著,符合卓越研究群體項目定位;項目團隊學術基礎扎實、合作機制明確,項目依托單位和合作單位擁有先進的科研支撐平臺和保障條件,能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保障。
(九)上海交通大學:“融合化學與生物的藥物合成”項目 7月17日,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卓越研究群體項目“融合化學與生物的藥物合成”現(xiàn)場考察會在上海舉行。
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吳驪珠副主任指出,交叉科學部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多學科深度融合與原始創(chuàng)新,為解決重大基礎科學問題提供新路徑。“融合化學與生物的藥物合成”項目聚焦化學與生物的交叉前沿,探索藥物合成的新機制新策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符合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希望專家組對項目進行全面深入考察,為項目科學規(guī)劃與順利實施提供專業(yè)指導。同時,她鼓勵項目團隊進一步融合多學科思想,發(fā)揮各單位優(yōu)勢,在合成化學與合成生物學交叉領域形成引領性突破,為推動我國交叉科學高質量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經(jīng)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融合化學與生物的藥物合成”項目研究方向明確,交叉特色突出,符合卓越研究群體項目的定位和要求;項目團隊學術基礎扎實,合作機制清晰,依托單位和合作單位具備良好的科研支撐和保障條件。專家組建議項目立項啟動。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wǎng)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wǎng)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