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擴容,怎樣擴?
5月10日,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的強國之路與“雙一流”建設模式創新研討會上,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談到,“雙一流”建設的方向,不僅要做好“優本擴容”,同時從戰略上考慮,“優研擴容”已經在路上。目前,我國已有“雙一流”高校147所,“雙一流”學科達400多個,但這一數量仍然不能滿足老百姓對“上好學”的期待。
一流學科,局勢如何?
《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中共117個一級學科,除去軍事門類的11個一級學科,余下的106個學科布點規模不一,“雙一流”建設數量也各不相同。一些規模較大的學科在“雙一流”建設上或存在擴容空間。
從布點規模上看,數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的布點數量超過110個。“雙一流”建設方面,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雙一流”建設數量最多,有32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按第一輪“雙一流”學科統計,下同)。化學(24個)、生物學(18個)、數學(15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4個)“雙一流”建設數量位列前5,機械工程、臨床醫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生態學、物理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雙一流”建設數量位列Top10。
在既有“雙一流”建設中,部分學科的“雙一流”建設數量十分有限,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公安學僅有1個“雙一流”學科。誠然,這種局面與當時的布局規模和學科本身性質不無關系。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新興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如今已成為高校增列的熱門學科。同時,一批布點規模較大(博士點數量處于前50%,即>30)的學科,“雙一流”建設數量目前仍然不多,如中西醫結合、護理學等醫學學科的“雙一流”學科數占博士點總數比例低于平均水平。
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戰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傳毅在研究中指出,學位授權審核是國家牽引學科布局的一項基本制度,前瞻性地支持國家戰略急需學科方向的發展。去年落下帷幕的2023年度學位授權審核增列是《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實施以來的第一次學位授權審核增列,也是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以來的第一次學位授權審核增列。
從增列結果來看,基礎學科、工學學科和交叉學科在布點規模上擴張明顯。體現了當前形勢下高校學科布局的方向趨勢。
北京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學科是當代制造工業體系建設與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石,其研究水平直接影響國家科技戰略的實施。當前,全國高校中機械工程學科博士點數量超110個,“雙一流”建設數量為12個,遠遠少于相近規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雙一流”建設數量占博士點數量的比例也低于平均水平,在下一輪“雙一流”中或存在擴容的空間。
從“構筑大平臺、匯聚大團隊、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的角度出發,一批高校的機械工程學科建設水平已在核心指標上有所突破。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在姜瀾院士和孫逢春院士等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下,近年來卓越發展。學校2021年改制成立的電動車輛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獲得多項國家獎勵。2024年,姜瀾院士主持的“極端光場制造科學與工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B類)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立項資助,機械工程學科發展更進一步。
圖片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202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達通知,18所高校增列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位列其中。近年來,在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躍的帶領下,西電集成電路與工程學科搭建平臺,聚焦前沿,保持優勢,深挖廣拓,將西電的光輝名片擦得更亮。
圖片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校2023年3月獲批的模擬集成電路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實驗室面向工業控制、雷達與通信、汽車電子等領域,聚焦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射頻集成電路、智能光電集成系統、高效功率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模擬集成電路與系統技術研究,研制產業化和工程化集成電路產品。
2024年1月,學校成立集成電路學部,基于長期以來在電子科學等領域的深耕優勢,學校以西安校本部和杭州研究院為主要建設陣地,并協同重慶研究院共同推進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開展產教融和人才培養。設微電子學院、集成電路學院,搭建起寬禁帶半導體器件與集成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多個重大平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