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家經費,985教授靠個人資金,成果發表Science
2025-01-22 14:02:20
作者:科研城邦 來源:科研城邦
分享至:
近日,四川大學康毅進教授與加州理工學院William Andrew Goddard III為共同通訊作者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題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的研究論文,四川大學為本文的第一完成單位。
該研究使用定義良好的擴展表面模型來確定RuO2經歷導致Ru溶解的結構依賴腐蝕。此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張佳豪、付先彪博士和Soonho Kwon博士。令人驚嘆的是,這項科研研究的所有資金都是由康毅進教授個人資金支持,無國家經費。Funding: This work is primarily supported by Y.K.’s personal funds and resources.

在工業中廣泛用于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器的氧析出反應催化劑——氧化銥(IrO?),因其稀有且昂貴的特性,限制了大規模應用。盡管氧化釕(RuO?)作為一種潛在的替代材料展現了良好前景,但其穩定性不足的問題一直是實際應用中的主要障礙。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利用精確定義的擴展表面模型發現,RuO?的腐蝕具有結構依賴性,這種腐蝕會導致釕元素的溶解。通過摻雜鉭(Ta),成功穩定了RuO?,顯著提升了其抗腐蝕能力,同時增強了RuO?的本征催化活性。在一項工業測試中,Ta-RuO?電催化劑的穩定性接近IrO?。在長達2800小時的測試中,其性能衰減率僅約為每小時14微伏。在1安培/平方厘米的電流密度下,Ta-RuO?的過電位比IrO?低330毫伏,顯示了其在工業應用中的卓越表現。這一成果為釕基催化劑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動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器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9938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