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刊登文章,介紹了全球首次針對高等教育壓力等級的一次跨國界研究,發現中國高校教師壓力,世界第一 。
瑞典延雪平大學的教育心理學教授佩爾松的這項研究將壓力分為從0到5共6個等級。對34個國家的職場壓力進行了全面調查。
調查結論
(1)德國的大學教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壓力等級為0。
(2)中國的大學教師是最「悲慘的」,壓力指數最高。中國學者的壓力為5級,而且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占據5級高位的國家。
(3)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教師位于壓力等級的中區,比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強一些,但幸福指數顯然不如美國、日本、荷蘭和新加坡等國,甚至也不如伊朗、土耳其、烏干達、希臘、葡萄牙等國的工作環境。
(4)在 30 個考察壓力與性別關系的調查中,有一半都認為女性相對于男同事更容易有壓力。
同為高校教師,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偏差?
(1)德國的大學教師之所以能夠如此 「 歡喜 」,在于德國相對缺乏一種績效管理文化,這使德國的大學教師士氣高昂,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
(2)中國大學壓力最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教師所面臨的壓力過大,她們在兼顧學術職責與個人或家庭責任時,得不到任何幫助。
(3)英國學者對工作的滿意度和職業幸福感,完全被英國日漸增長的《研究卓越框架》的影響毀掉。因為他們要接受全新的管理體系的最新要求。
工業化管理模式是罪魁禍首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會對自己的職業不滿意呢?
佩爾松認為罪魁禍首還在于日本著名的豐田公司(Toyota)所推出的 「 精簡管理模式」。這是一種消除浪費、關注流程速度與效率的管理模式,正是這種管理模式導致了職場壓力大增。
但是工業化的管理模式不應該強加于學術界,學者是需要更多更大的自主權才能發揮作用的,應該給予他們信任,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的工作。
但管理者們仿佛并不明白科學與創造性工作究竟是怎么來的,工作上不愿也不肯放手。
中國高校教師的壓力究竟何在?
中國高校教師的壓力歸結為女教師的壓力過大,這是一個事實。但把壓力過大的原因僅局限于無法協調工作職責與家庭生活間的平衡,那顯然不是全部的事實。
實際上,如果工作本身的壓力不大,處理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系,理應不是問題,比如德國這個0指數壓力的國家,難道就沒有女教師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問題的本質是:中國高校的女教師顯然承受的是雙重的壓力,即工作重壓之外,還要兼顧家庭的重壓。
壓力來自各個方面,從生存壓力到職業壓力,幾乎是全方位的。
試想,一個剛剛畢業的青年博士,其不高的收入除了付房租和基本生活費用之外,幾乎所剩無幾,他們如何去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雙重壓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