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隨著2023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工作的陸續開展,本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名單逐漸清晰。
葛昌純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提名北京科技大學的葛昌純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葛昌純院士,1934年3月6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平湖市,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專家,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1952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1983年獲德國Dresden技術大學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66年國慶節,葛昌純曾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這是國家對于分離膜研制團隊對“兩彈一星”工程所做貢獻的認可。青年時代他臨危受命,成為制造原子彈、氫彈關鍵材料——濃縮鈾-235用復合分離膜研制的主要負責人,葛昌純等一行科研工作者,從原理學起,攻克語言難關,忍耐有毒材料,突破大國壟斷,證明了中國人在尖端科技、基礎材料上有白手起家的勇氣和能力。
何繼善 中南大學
湖南省擬提名中南大學的何繼善院士當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34年9月11日,何繼善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原籍湖南省湘鄉縣。
李德仁 武漢大學
湖北省擬提名武漢大學的李德仁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李德仁,男,生于1939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學院通訊院士,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榮譽會員,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垣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省擬提名華中科技大學的潘垣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潘垣,1933年8月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他是我國核聚變電磁工程和大型脈沖電源技術的主要開拓者,脈沖強磁場技術專家,至今活躍在科研一線,力求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問題,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諸多獎項。
安芷生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所
陜西省擬提名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所的安芷生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安芷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AGU Fellow),瑞典哥德堡大學和中國西北大學榮譽博士。
劉旭 中國農業科學院
農業農村部擬提名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劉旭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劉旭,1953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定縣,植物種質資源學家。
賁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江蘇省擬提名賁德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賁德,男,滿族,1938年4月4日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雷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14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科技委副主任。
汪品先 同濟大學
教育部擬提名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汪品先院士是我國古海洋學的奠基人,是我國海洋領域的戰略科學家,是我國南海深海科學研究的開拓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積極推動我國加入國際大科學合作計劃—國際大洋鉆探計劃,1999年作為首席科學家,成功主持了我國首次南海大洋鉆探ODP184航次;他積極響應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成功推動了國家大科學工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立項建設;他領導了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第一個最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帶領我國海洋領域科學家走向深海科學研究的國際前沿,贏得了南海科學研究的國際話語權。
薛其坤 清華大學
國家知識產權局擬提名清華大學的薛其坤院士當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薛其坤,男,漢族,1962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分子束外延、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獲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科學獎、國家特支計劃杰出人才、求是杰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菲列茲·倫敦紀念獎、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和復旦-中植科學獎等獎勵與榮譽。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毛二可 北京理工大學
工信部擬提名北京理工大學的毛二可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毛二可 (1934年1月26日— ),雷達系統、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他在雷達系統及雜波抑制信號處理和雷達跟蹤的信號處理方面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國雷達動目標顯示、檢測性能及跟蹤的精度和速度,對中國雷達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中國雷達信號處理領域的奠基人和開創者。
中國科學院擬提名陳立泉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陳立泉,1940年3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固體離子學和能源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博士生導師。
陳立泉于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畢業,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6年至1978年在西德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固體所進修;1980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固體離子學實驗室;1987年擔任“863”計劃“七五”儲能材料(聚合物鋰電池)項目總負責人;1999年牽頭成立了北京星恒電源有限公司;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歐陽自遠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擬提名歐陽自遠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歐陽自遠(1935.10.9 —),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航天科普營榮譽營長,國際院士聯合體第一主席等。
尹澤勇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