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評估是對高校學科建設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權威性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則是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主體力量。今年2月,第二輪“雙一流”名單公布,共有147所高校與433個高校學科入選。(注:由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自主確定建設學科并自行公布,本文未將其建設學科統計在內)雖然“雙一流”建設與學科評估結果并不直接掛鉤,且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主要反映各高校截止到2016年的高校學科建設水平,而首輪“雙一流”建設自2016年開始,從時間上看二者并不重合,但由于學科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所以學科評估的結果對于“雙一流”建設仍然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按照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的分檔原則,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5%~10%為A-。在學科評估中,進入A類,意味著該學科的整體建設成效位居全國前10%,達到全國前列水平。能夠在四輪學科評估中連續獲評A類的“雙一流”建設學科,無疑是取得了學科評估與“雙一流”的雙重權威認證,不僅成功躋身“雙一流”建設學科的第一方陣,更堪當全國學科之最!
經統計,在除清北以外的145所“雙一流”建設高校、43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共有46所高校的83個學科連續在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
其中,中國農業大學最多,有7個“雙一流”建設學科入圍,實力相當卓越;其次是學科競爭力極強的浙江大學,為6個學科;位列第三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為5個學科。此外,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有4個學科入圍。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均有3個學科在列。江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海洋大學、中南大學均有2個學科上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29所高校也均有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彰顯實力,四獲A類評級。
疾風彰勁草,大浪淘真金。他們以領先全國的學科水準,接連在學科評估中拔得頭籌,成為高校邁向一流的領頭兵,更是全國高校學科建設的標桿典范。
工學典范,為國鑄器
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在我國建設工業強國的關鍵時期,一流的工學學科水平成為實力高校勇擔國之大任,為國攻堅的底氣所在。以冶金工程(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浙江大學、東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東華大學)為代表的工科力量,不斷為我國工業的繁榮發展竭誠盡智,建功立業,已然成為工業藍圖中的靚麗一筆。
起源于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礦冶學科的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科實力首屈一指。不僅連續在四輪學科評估中斬獲A+,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更是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的頂尖水平。依托冶金學科優勢,北京科技大學為社會各界尤其是冶金行業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包括魏壽昆、殷瑞鈺、毛新平等多位院士大師。近年來學校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承擔多項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和企業技改項目,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為國家的鋼鐵工業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七十余載創業興學,服務國家是北航人永恒不變的精神追求,空天報國是北航人最為鮮亮的精神底色。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為核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秉承為國家國防和航天事業發展學科、培養人才、開展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研究的宗旨,多年來承擔了一批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多種新型衛星、新一代運載火箭及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用航天與國防預研和各航天院所的科研任務,雄厚的航空學科實力已成為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
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的東北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依托學校的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學院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國際科技前沿,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如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承擔了各類基金和科研項目2000余項,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在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優勢學科的帶動下,東北大學還先后研發出國內第一臺模擬電子計算機、第一臺國產CT以及控軋控冷技術、混合智能優化控制技術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斷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開拓奮進的東華大學,是一所以紡織、材料、設計為優勢,特色鮮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學。學校的王牌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水平卓越,連續在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領跑全國,是國際紡織高等教育的標桿。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幾十年篳路藍縷接續奮斗,取得了多項歷史性成就。從解決建國初期穿衣困難而發明的國家第一根化學纖維起到我國載人航天宇航服、從灰黑藍單調服裝色彩到時尚紡織服飾、從生產效率低下的條件簡陋車間到現代化大型紡織智能制造企業,東華大學紡織學科以高水平科學研究為我國紡織工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此外,船舶與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機械工程(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礦業工程(中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擁有硬核實力的工學學科同樣在持續為我國工業發展增添強勁推動力。
強國之基,創新之源
理為創新之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基礎性學科的發展,基礎研究解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關鍵科學問題的能力得到顯著、持續的增強。以數學(復旦大學)、化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天文學(南京大學)、海洋科學(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為代表的理學基礎學科發揮積極作用,為我國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復旦大學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基礎醫學、數學、中國語言文學、中西醫結合在四輪學科評估中連獲A類評級,其中數學學科始終穩坐A+寶座,實力不凡。在以蘇步青教授、陳建功教授為代表的老一輩數學家的帶領下,經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教授等一批數學家和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已發展成為一個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在國內有顯著地位的數學人才培養中心、科學研究中心和學術交流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龍頭學科化學依托學校的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建設。學院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擁有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兩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以及先進功能材料安徽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生物質潔凈能源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五個省級科研機構。多年來,學院以培養從事前沿和交叉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領軍人才為目標,為國家的科學教育事業、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建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始終處于中國大學第一方陣的南京大學,基礎學科實力十分雄厚。化學、天文學、物理學3大學科在四輪學科評估中均成績不俗,榮獲高度認可。以天文學為例,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前身天文學系創建于1952年,是全國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學院坐擁現代天文與空間探測協同創新中心(培育),中心凝聚了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所高校和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三家科研機構的主要教學、科研力量以及大型終端設備,最大程度上促進我國天文學科的蓬勃發展。廈門大學海洋學科起步于上世紀20年代初,伴隨著這所“南方之強”走過了百載崢嶸歲月,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海洋科學發展的光輝歷程。廈大海洋與地球學院在海洋科學前沿領域,創建“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論,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以及碳中和愿景貢獻廈大力量;聚焦海洋觀測和防災減災國家重大需求,構建海洋生態立體監測系統,實現對區域海洋關鍵生態環境要素的實時立體監測,推進智慧海洋建設。錨定世界一流目標,廈大海洋以頗具引領性和重大應用價值的創造性成果,積極服務于國家的海洋強國戰略。
頂天立地,厚德成醫
醫農學科,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福祉,是推動我國醫學和農業發展的先鋒學科。以口腔醫學(四川大學)、水產(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為代表的實力卓著的醫農學科,多年來為我國輸送了大批創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和農業人才,做出了不朽貢獻。
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連續四次榮列口腔醫學第一名的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學科,依托于學校的華西口腔醫(學)院建設。被譽為中國現代口腔醫學發源地和搖籃的華西口腔醫(學)院,百余年來薪火傳承,集教學、醫療、科研三位一體。學院不僅構建完善了以口腔基礎醫學系、口腔內科學系等6個學科系、35個專業教研室組成的口腔醫學學科群,還涵蓋了口腔臨床醫學與口腔基礎醫學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群,為培養高水平口腔醫學人才筑牢根基。以“把論文寫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國的江河湖泊上”為辦學傳統的上海海洋大學,其水產學科在學科評估中四度斬獲A+,水產實力出類拔萃。學校水產與生命學院建有國家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部國合基地)、國家級水產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水產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淡水水產種質資源與利用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重量級科研平臺。學校發揮學科與科研特色優勢,取得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36項。以建設一流水產學科為引領,上海海洋大學的學科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正加速提升。
尋源華夏,培賢育達
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繁榮發展,離不開人文學科的協同合作。在中國語言文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人文學科的深耕厚植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正逐漸實現創新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北京師范大學在四輪學科評估中成績不俗。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3大學科四獲A+等級,學科水平首屈一指。北師大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依托學校的文學院建設。其前身是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于1902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文院系。北師大文學院建設、規范、開創了多個中文學科領域,為推動中文學科現代化,以及中國語言、文化、文學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所社會主義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自誕生之日,便為中國的教育改革發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領跑者和筑夢人。四度榮獲A+的華師大教育學學科,則是學校為國育才的主陣地。1980年,華東師范大學率先組建全國大學中第一所教育科學學院,幾十年來,數代教育學人堅持以特色求發展,致力于教育理論創新和教育實踐變革,創造了獨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教育傳統,如今的華師大教育學部,已然成為富有中國特色的育人高地和科研高地,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持續做出應有貢獻。
一流學科建設是高校提升內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科評估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參考,有力推動了高校尖峰、優勢、特色學科體系的構建,引導更多高校在一流學科建設之路上穩健發展。我們期待更多“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新一輪學科評估中彰顯建設成效,取得佳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7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