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燕山大學田永君院士主持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材料結構和性能的高壓調控原理與技術”正式獲得立項資助,項目直接經費1792萬元,這是燕山大學首次作為主持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在河北省尚屬首次,也是2020年燕山大學科研工作的又一項重要歷史性突破。
該項目聯合吉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以及浙江大學共同承擔,分為四個課題,分別由我校田永君院士、聶安民教授、王霖教授以及吉林大學馬琰銘教授承擔,項目資助直接經費1792萬元,執行期5年。
項目圍繞解決金屬氫和室溫超導電性兩個重大科學問題對超高壓技術和壓砧使用材料的迫切需求,擬發展全新的高壓調控策略—形變孿晶方法,制備出超高硬度、高韌性(高塑性)的納米孿晶金剛石材料,獲得材料在微納尺度下力學性能數據,設計并研制出最高壓強大于400GPa的納米孿晶金剛石對頂砧,并用于探索高壓下具有室溫超導轉變的新型氫化物。此外,將形變孿晶等調控策略和科學原理用于解決部分陶瓷材料的脆性問題,力爭發展出高韌性/高塑性的結構陶瓷。
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通過本項目研究,將會實現部分塑性陶瓷和高韌性陶瓷制備技術上的突破,大幅度提高結構陶瓷服役的可靠性,拓寬結構陶瓷的應用領域,派生出變革性加工技術;使部分陶瓷材料在微納尺度具有超大塑性變形能力,使其斷裂強度逼近或超越經典Griffith理論強度,拓展陶瓷材料在微納部件制造領域的應用范圍;使材料超導轉變溫度提高到室溫,突破人類對超導現象的傳統認知;使人類獲得靜高壓的范圍拓展到400GPa以上,為進一步實現體心四方結構金屬氫、正交結構金屬氫和體心立方結構金屬氫以及在更寬范圍進行高壓科學的基礎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的重大標志性項目,旨在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燕山大學牽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充分體現了燕山大學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水平和地位,將對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實現“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