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高校打破崗位聘用“終身制”后,職稱評審都有哪些變化?
    2019-09-12 15:26:53 作者:本網整理 來源:工人日報、募格學術 分享至:

    對高校教師來說,做研究、寫論文、出成果是他們工作的“日常”,而這些通常直接影響他們的職稱晉升。文章、項目的數量、質量是否達標,輕則影響教師的職稱評審和工資收入,重則可能讓教師在聘期后離職或轉崗。因此,任何關于職稱評審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高校教師群體的心。


    記者了解到,目前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已經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可自主組織職稱評審、按崗聘用。這讓學術評價中廣為詬病的“重量輕質”悄然發生變化,但同時不少教師期待建立多元化及更細化的職稱評價標準,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量化的“硬杠杠”

    9年前,劉明博士畢業后進入北京一所211高校任職。當年博士畢業進學校,職稱直接聘為中級,即講師。如今,9年過去了,盡管他講授的基礎課很受學生歡迎,但由于論文數量不夠,劉明還沒能評上副教授。

    對高校教師而言,只有做研究、發論文、出成果,才能在講師、副教授、教授的“職稱進階路”上走得順利。年過40歲的劉明說,為了達標,自己必須努力往前“奔”。“職稱評定是大事,關系著收入、待遇以及對個人的工作評價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備受關注。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用。

    劉明介紹,他所在學校對教師評職稱設置了“硬杠杠”,包括論文數量、課題數量以及指導本科生競賽獲獎等,“都有量化的規定”。

    記者梳理發現,基于“校評”制度,不同高校對職稱評審設置了不盡相同的標準,但論文、科研項目、學術專著、科研經費等均為比較普遍的評價指標。

    學校規定,評副教授需要在SCI(科學引文數據庫)或EI(工程索引)上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6篇以上論文,且第一完成單位為本校;獲得的科研經費需達到學院副教授平均水平;有半年以上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授課課時達到一定數量,等等。“北京某高校理工科教師陳邵明介紹道。

    評不上”非升即走“
     
    ”明年還評不上副教授,我就要丟工作了。“談到評職稱,張運很無奈。2014年,她以博士后身份,應聘到北京某大學任講師。

    雖在入職后不久就達到評聘副教授的”硬杠杠“,但因職稱指標不足,張運未能評上。再次參評時,由于部分論文和項目”過期作廢“,她喪失了評聘機會,”此前,學院已經有教師因為考核不合格‘被’離職了。我得抓緊出成果,不然就會重蹈覆轍。“高校教師崗位聘用正告別”終身制“,用人”能上也能下“。以北京為例,2019年初出臺的《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管理辦法》規定,崗位聘任實行聘期制,期滿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學校和教師按崗位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則,辦理續聘手續;考核不合格的,可低聘崗位等級直至解除聘用。

    ”40歲了還沒評上副高,從年輕人熬成了中年人,還得繼續圍著職稱評審‘指揮棒’轉,壓力太大了。“劉明說,囿于論文數量等尚未達標,他的”晉升路“還面臨著諸多關卡。

    記者了解到,相比于理工科,人文社科領域的高校教師更難拿到項目,在職稱評審上障礙重重。很多講授基礎課的教師表示,平時教學工作繁重,加之學科沒有太多前沿研究領域,因此出成果難上加難。

    由于”非升即走“,不少年輕教師面臨考核,”亞歷山大“,很多副教授則苦于多年評不上正高職稱。一位理工科副教授有些發愁,感覺職業生涯”一眼望到了頭“。”怎么努力都上不去,想放棄做研究了,但這樣更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亟待建立更細化的評審標準
     
    9月3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胡文忠表示,評價標準是教師職稱評價的核心問題,要聚焦于教書育人的專業性、實踐性、長期性,堅持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

    近年來,學術評價中廣為詬病的”重量輕質“現象在發生變化,”代表作“制度正在完善。在網上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時,陳邵明注意到,代表性論著一項只能填報5個,”這就意味著評審時主要還是看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單純疊加論文數量是沒有意義的。“高校教師職稱改革早已破冰。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百余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逐步打破過去”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導向。

    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職稱評審新政,以師生評價和課堂質量專家評價兩項新指標,對”教學專長型“教授進行評審,任教33年的蔣華松晉升教授。

    但同時,這件事也因”不發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引發關注。對此,校方稱不能片面理解。南京林業大學人事處副處長韓建剛介紹,只有公共課和基礎課的老師,可以不用考核論文就參加”教學專長型“職稱的評選,”不是說沒發表論文的老師都也可參評,也不是說參評了就能評上。“校方表示,評審新標準的量化是難題,將不斷調整、完善具體的評審標準。

    有高校教師指出,雖然目前職稱評審”重科研、重成果、輕教學“的標準不甚合理,但是改革后,需要拿出一套科學且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否則職稱評審可能會陷入另一個”標準泛化,偏重人情“的泥沼。

    采訪中,不少高校教師認為,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的”引路人“,科研與教學不可偏廢。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亟待建立更加細化的標準,構建更加科學公正合理的考評體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无遮挡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