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我國高分子材料發展現狀、規劃思路及難題!
    2019-05-24 15:16:52 作者:本網整理 來源:高分子材料改性和防老化技術咨詢 分享至:

    高分子材料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也是一個國家先導性的產業,既屬石化行業內的戰略新興產業,也是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配套材料,不僅自身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而且是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所以,高分子材料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下面一起來了解下我國高分子材料發展現狀、規劃及難題。


    高分子材料規劃思路及當前現狀高分子材料因其質輕、高強度、耐溫、耐腐蝕等優異的性能,而廣泛應用于高端制造、電子信息、交通運輸、建筑節能、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諸多領域。所以,高分子材料一直是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十分重視的發展領域,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直是全球高分子材料的領先者,我們熟悉的巴斯夫、杜邦、陶氏、三菱、LG、SK等跨國公司一直都是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領航者。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十分重視高分子材料的創新與發展,自“七五”計劃以來,高分子材料一直是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與產業化的重點內容?!妒秃突瘜W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南》將高分子材料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列為優先發展的領域,對高性能樹脂、高性能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創新與發展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組織專業協會和行業專家編寫了《合成樹脂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高分子材料“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全面實施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高端樹脂、生物基樹脂和專用料等新型材料,大力推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帶動作用強的新產品規模化發展,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提供支撐和保障。努力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占據行業制高點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積極推進行業有序發展,初步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本質安全型發展模式。


    明確的發展目標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樹脂專用料、工程塑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為發展重點,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開發高性能聚烯烴、工程塑料、改性樹脂、特種纖維、高端熱固性樹脂及其樹脂基復合材料,以及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制備技術。到“十三五”末,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滿足戰略新興產業配套發展需求。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建立起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產業體系;主要品種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部分材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初步實現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轉變。


    “十三五”以來,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化工等一批央企,始終把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創新、產品結構調整作為發展和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點;煙臺萬華、上海華誼、浙江華峰、新和成等一批新材料領域的領軍企業也正在成長;浙江石化、大連恒力、江蘇盛虹等一批市場打拼能力很強的企業以及中煤能源等煤化工企業,也正在重點培育高分子材料產業;湛江、大亞灣、寧波、南京、長興島等一批新材料產業基地也都在快速推進中。


    (1)合成樹脂現狀

     

    2018年總產量8558萬噸,同比增長4.2%;進口量2995.5萬噸,低于上年的3195.9萬噸;表觀消費量1.09億噸,這是自2015年以來連續5年消費量過億噸。五大通用塑料基本情況:我國聚乙烯產能1844萬噸,去年產量1583.5萬噸,同比13.3%;進口1402.5萬噸,同比18.9%;表觀消費量2781.6萬噸,同比11.7%;對外依存度49.6%。聚丙烯總產能2450萬噸,去年產量2200萬噸,產能利用率89.8%;進口440萬噸,表觀消費量2640萬噸,同比8.7%。聚氯乙烯產能1986萬噸,產量1873.9萬噸,同比5.6%;進口93.7萬噸,出口77.4萬噸,表觀消費量1890萬噸,同比7.1%。聚苯乙烯產量175.7萬噸,進口115.3萬噸,表觀消費量258.9萬噸,同比6.2%。ABS樹脂產量325.8萬噸,進口201萬噸,同比12.5%;表觀消費量522.3萬噸,同比4.5%。


    1.jpg

     

    (2)化工新材料現狀

     

    化工新材料通常指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有的把聚氨酯材料、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也包括在內。五大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PBT、聚苯醚;五大特種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酰亞胺、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不斷創新,尤其是特種工程塑料的種類近幾年得到拓展,品種和性能都不斷增強?;ば虏牧弦蚱滟|量更輕、性能更優異、功能性更強,尤其是技術要求和技術含量更高;化工新材料及其改性材料或復合材料,一直是一個國家化工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又加上具有傳統化工材料以及金屬材料都不具備的更優異的特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高端制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汽車的輕量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民用客機的大型化、譬如A380、夢幻787以及我們的C929等;以及電子信息、人類宇宙探索和太空行走、國防軍工的隱形技術、航母潛艇等深海遠洋,都離不開化工新材料為之配套。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及其全球化工50強的跨國公司,一邊加大化工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力度,一邊加快傳統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化,近十幾年以來基本上都已完成由傳統化工向化工新材料領域的轉型。


    據《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的統計和分析,2017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量約1894萬噸,而消費量約2930萬噸,自給率只有64%;其中工程塑料產量271萬噸,消費量約447萬噸,自給率約61%;其中PC產能達120.5萬噸,產量65萬噸,產能利用率53.9%,去年進口141.7萬噸,表觀消費量約180萬噸;聚甲醛產能47萬噸,去年產量27萬噸,產能利用率57.4%。功能性膜材料產量約30萬噸,消費量約50萬噸,自給率約60%;電子化學品產量約45萬噸,消費量約75萬噸,自給率約60%;高端聚烯烴產量492萬噸,消費量約1049萬噸,自給率約46.9%;聚氨酯材料產量750萬噸,消費量約853萬噸,自給率約88%??傮w看:高端聚烯烴、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以及高端電子化學品,都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更大差距。


    (3)合成橡膠現狀

     

    2018年產量559萬噸,同比7.1%;進口量591萬噸,同比1.2%;表觀消費量1116萬噸,進口依存度49.9%。合成橡膠中乙丙橡膠進口數量最高173.4萬噸,丁苯橡膠進口數量第二51.2萬噸,同比7.8%,丁基橡膠進口25.1萬噸,丁二烯橡膠進口19.4萬噸,丁腈橡膠進口14萬噸。


    (4)合成纖維現狀

     

    合成纖維具有耐磨、耐蝕、不縮水、挺闊不易折等優點,尤其是與天然纖維混紡制成衣物受到人們的歡迎。據統計,合成纖維的產量已超過天然纖維的產量。尼龍是杜邦公司首先人工合成的纖維錦綸、聚酯纖維滌綸是產量最大的一類、腈綸聚丙烯腈是彈性最好的一種、維綸聚乙烯醇纖維有“合成棉花”的美譽,還有聚丙烯纖維、聚氯乙烯纖維等。近幾年又開發成功芳綸、聚酰亞胺、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纖維,這些合成纖維不僅可以應用于人們的衣物穿著,還應用于輪胎簾子線、纜繩等工業領域,還應用于降落傘繩、防彈衣等國防軍工領域。合成纖維單體中多年一直靠進口的乙二醇產能1063萬噸(其中乙烯法603萬噸、煤/合成氣法410萬噸),去年產量679.3萬噸,產能利用率64%;進口量954萬噸,表觀消費量1633.4萬噸,自給率41.6%;去年貿易逆差90億美元,同比20.8%。PX產能1379萬噸,產量1109萬噸,產能利用率約75%,去年進口1590萬噸,同比增長9.9%,表觀消費量2699萬噸,自給率41.1%。


    高分子材料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制約

     

    我國高分子材料經過幾十年來的持續創新和發展,無論是研發成果、技術進步,還是產業化水平和產業集中度,都有明顯的進步和提升。但是,冷靜分析、尤其是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對標來看,我國高分子材料未來可持續發展存在著自身的制約和全球共性的挑戰。


    (1)低端過剩高端缺乏的結構性矛盾還很突出

     

    一近三年來石化全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低端過剩、高端缺乏”的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改觀,我國高分子材料領域情況類似。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工程塑料的聚甲醛、PBT等的基礎型通用型樹脂都呈現過剩狀態,屬于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高端產品還是依靠大量進口滿足市場需求,如茂金屬聚烯烴及其彈性體材料。2018年石化全行業貿易逆差高達2812億美元,大幅增長了42.5%,其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單體三類合計逆差567億美元,占比超過20%;進口量和貿易逆差較大的品種有:聚乙烯進口1402.5萬噸,同比增長18.9%,其中HDPE進口673萬噸,同比增長5.2%,LLDPE進口436.7萬噸,同比增長44.3%;聚乙烯的貿易逆差171億美元,同比增長23.7%。聚丙烯貿易逆差37億美元,同比增長8%。合成橡膠貿易逆差88.2億美元,其中乙丙橡膠貿易逆差24億美元,丁苯橡膠貿易逆差9億美元,同比增長5.9%。PC貿易逆差37億美元,同比增長14.3%。聚酰胺貿易逆差17億美元。聚甲醛進口約34萬噸,同比增長9.7%。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進口22萬噸,同比增長15.7%,逆差都在6億美元左右。再如聚氯乙烯我國產能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可是去年還進口了93.8萬噸,貿易逆差9億美元,進出口均價也存在明顯差距,進口均價1064美元/噸,而出口均價是968美元/噸;合成橡膠中丁苯橡膠進口均價2054美元/噸,出口均價1928美元/噸,丁腈橡膠進口均價2274美元/噸,出口均價1881.7美元/噸。

     

    2.jpg

     

    另一個表現是產品的品牌型號少、專用料少。例如用于高端膜的茂金屬聚乙烯專用樹脂、茂金屬聚合的乙烯與α-烯烴共聚產品、茂金屬均聚聚丙烯樹脂、高性能聚烯烴彈性體等產品以及汽車高端專用樹脂、電子電器專用樹脂、個人護理和醫用專用樹脂等種類和型號偏少。我跟一些從事薄膜加工的企業家座談時了解到,他們基本都是用跨國公司供料,原因就是國內企業專用料少、質量穩定性差。


    (2)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制約還很突出

     

    一最典型的是茂金屬聚合技術,茂金屬烯烴聚合工藝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廣泛應用于通用塑料、彈性體以及工程塑料等,是當前烯烴聚合過程中發展很快的新工藝。埃克森美孚、陶氏、利安德巴塞爾、北歐化工等跨國公司均處領先地位。我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組織國家技術攻關,還專門組建了國家工程技術中心,二十多年過去了,齊魯、大慶、獨山子、沈化現在都有產品供應市場,但是產業化規模、產品型號等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茂金屬聚烯烴消費量的自給率不到30%。另一個例子是尼龍66的主要單體己二腈的生產技術,尼龍66既可以做工程塑料也可以做化學纖維,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器、機械儀表儀器、航空航天工業、輪胎簾子線、民用制品等。我國尼龍66產能43萬噸,去年產量30萬噸,表觀消費量約50萬噸。但是我國尼龍66的生產嚴重受己二腈的制約,由于不掌握己二腈的生產技術,國內尼龍66的生產企業只能外購己二腈或己二胺,致使利潤的大頭被跨國公司獲取。遼陽曾經引進法國技術,但由于消耗高、流程長、經濟不過關而停產,后來山東潤興建設了丙烯腈電解法工藝,但是開車時發生了爆炸,至今未復產。目前己二腈生產技術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威達公司的丁二烯法和奧升德公司的丙烯腈電解二聚法,這兩種工藝各有優缺點,但都是成熟的;我剛剛訪問了奧升德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在中國的發展,但是近期沒有技術轉讓的想法,英威達近期也沒有技術許可的可能,最近確定在上?;@區建設30萬噸己二腈裝置,所以國內己二腈生產技術還將長期被跨國公司壟斷,國內尼龍66及尼龍610產業的發展還將嚴重受制于人。此外,膜材料的制備技術,不論是燒堿工業用離子膜、還是新能源、高端顯示屏用膜、醫療用膜,目前也都是由于核心技術不掌握,主要依靠進口滿足市場需求,如醫療透析用膜,國內透析膜及組件的70%都是依靠德國和日本進口。


    (3)塑料垃圾污染已成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

     

    由于化學合成材料難以降解,高分子材料使用以后隨意廢棄造成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塑料垃圾污染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統計顯示,人類迄今生產的83億噸塑料制品中約63億噸被棄置,只有9%被回收再利用,79%進入了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因為塑料垃圾還能夠長距離遷移,很多塑料垃圾通過河流、雨水沖刷等多種途徑進入了海洋,并在海洋環境中不斷累積,這些塑料垃圾受風浪和紫外線影響,逐漸破碎成微小顆粒,科學家發現最后這些為塑料微粒通過食物鏈又回到了我們的餐桌。塑料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是塑料垃圾帶來的污染也不能視而不見,我們也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態意識的增強一定得以解決。今年1月16日,由巴斯夫、陶氏、??松梨?、科思創、三菱化學、帝斯曼、殼牌、道達爾等近30家跨國公司組成的“終結塑料垃圾全球聯盟(The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簡稱:AEPW)”正式宣告成立,計劃在15年內投入15億美元,致力于開發全新解決方案,以減少和管控塑料垃圾,并推廣塑料制品回收方案,促進實現循環經濟。希望我國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以及廣大塑料制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能高度予以關注并付諸具體行動,無論從產業鏈、還是再利用都能為解決塑料垃圾污染做一份貢獻。


    高分子材料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1)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

     

    創新驅動已確立為石化產業“十三五”兩大發展戰略之一,化工新材料也確立為石化行業科技發展指南的五大重點領域之一。聯合會協助組織高分子材料國家重點專項研發項目,組建了特種尼龍工程塑料聯盟、認定了一批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今后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創新應密切跟蹤國際科技領域的新進展和產業發展的新變化,瞄準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和專用化,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補短板技術、顛覆性技術,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公共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強化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育和成長,同時,面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國家重點工程和戰略新興產業,突出化工新材料和專用化學品,加大創新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3.jpg

     

    (2)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一在全球石化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綠色發展已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方向,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石化聯合會配合發改委和工信部研究制定了《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并向全行業發布了《石化行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高分子材料領域在不斷強化循環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同時,還應當不斷深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大培育綠色發展典型示范,積極采用先進綠色的工藝技術實施清潔化改造。例如最早的傳統材料聚氯乙烯,針對我國的資源稟賦和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的狀況,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都采用乙烯路線,電石法工藝還將長期發揮作用,面臨執行國際公約、消除汞污染的問題,已全部采用低汞催化劑,無汞工藝也在加快研發進度,電石渣資源化再利用也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技術升級和改造,實現綠色發展的源頭控制和過程化正在不斷進步。


    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生物降解材料是解決塑料垃圾污染的重要途徑,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當前全球關注的熱點和進步很快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國最早產業化的生物法高分子材料是聚丙烯酰胺,經國家科技攻關、由上海農藥所研發成果,在勝利油田、北京等地首先實現產業化,比原來的化學法有著更多的優點和競爭優勢,在三次采油和水處理行業獲得廣泛應用。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過程所、化學所、上海有機所、成都有機所以及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南開大學等單位,都在生物化工的技術與工程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近幾年我國及全球生物技術進步很快,生物可降解材料也取得明顯進展,我調研過的海正生化的聚乳酸、凱賽科技的尼龍56都已實現產業化,在東源科技調研時了解到正在開發丁二酸丁二醇酯,帶隊訪問三菱公司時看到了他們開發成功的生物法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其光學性能優于雙酚A型PC,并已做成汽車全景天窗。


    美國、德國、日本、英國、荷蘭、巴西等發達國家和生物資源豐富的地區,都高度重視并加快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發、產業化和應用,這是高分子材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未來;微生物發酵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以及生物可降解聚酰胺、聚氨酯、聚酯等產品都已取得較好效果并獲得比較廣泛的認可。


    (3)對標國際一流是實現強國目標的重要舉措

     

    我國多年來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但是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一直存在不小的差距,高分子材料作為先導性的產業,做強做優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首選。按照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高分子材料企業應選取陶氏、杜邦、三菱、LG、科思創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也可以借鑒索爾維、薩比克、帝斯曼、英威達等公司轉型升級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強化與世界一流企業對標,突出自己的主業和優勢,在做強主業和核心競爭力上狠下功夫。


    特別是要對標巴斯夫、??松梨跀M在湛江、大亞灣新建的新材料基地,希望新進入煉化一體化的企業在起點較高的基礎上,在產業鏈設計、發展戰略、競爭力分析等方面,也要與跨國公司認真對標,努力向世界一流企業特別是競爭對手學習,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邁進。力爭經過15年左右的努力,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分子材料領域的世界一流公司和產業集群效果突出的產業基地。

     


     

    (4)把握新技術趨勢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如埃克森美孚的原油直接制化學品新工藝,這是全球唯一的一套工業化裝置,已經運行了5年,其工藝特點是省去傳統的煉油過程,將原油直接供給裂解爐,分別在裂解爐的對流段和輻射段間加一個閃蒸罐,因原料不同其化學品產出率50%~70%不等;剛剛論證擬在大亞灣投資342億元,建設120萬噸乙烯裝置,年加工輕質原油579.6萬噸,生產化學品311.5萬噸,其中烯烴的產量高達203.9萬噸,進而生產茂金屬聚乙烯和高抗沖、均聚聚丙烯。


    再就是一批正在研發中的新技術如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甲烷直接制烯烴,以及我這次訪問美國西南研究院了解到他們正在研發的碳氫化合物經薄膜反應器制聚合物等,這些顛覆性的技術都是跟高分子材料直接相關的,我們應當高度關注其進展并予以把握。


    (5)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近幾年得益于頁巖氣革命,高分子材料再次出現擴能高峰,2018年五大通用合成材料新增產能1097萬噸,遠高于新世紀以來8年的平均增速765萬噸;尤其是北美豐富的乙烷資源和海灣地區的輕烴資源,新增產能主要是聚烯烴,增量占五大通用樹脂新增產能的82%,美國新增聚乙烯占全球新增量的45.8%。預測2019年還將新增產能約1000萬噸,北美和亞洲將是增長最快的兩極,北美新增聚乙烯將占全球新增量的42%,亞洲新增聚丙烯將占全球新增量的58%,因此全球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國內情況看:從在建和擬建的輕烴裂解及煤/甲醇制烯烴的相繼投產,今年將新增乙烯產能500萬噸,乙烯總產能將達到3050萬噸、2025年將達到5000萬噸;今年將有9套聚乙烯裝置投產,新增產能400萬噸,聚乙烯總產能將達到2244萬噸,2025年將達到3300萬噸。2019年丙烯新增產能在400-500萬噸,總產能將突破4000萬噸,2025年總產能將達到5600萬噸;聚丙烯今年將有14套裝置投產,新增產能450萬噸,總產能將達到2900萬噸,明年聚丙烯的產能將超過3100萬噸。


    另如新材料領域的聚碳酸酯,目前在建項目就有17個,全部建成的話將新增產能257萬噸,規劃建設的還有4個、產能133萬噸;預測2020年我國聚碳酸酯產能將接近380萬噸,而消費量不會超過230萬噸,2025年產能將達到520萬噸,消費量也就300萬噸左右,可想其市場的競爭狀況。


    此外,尼龍6和66、聚苯硫醚、PBT、高吸水性樹脂、碳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產品,其產能也都在快速擴張中,下一步市場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亚洲乱码AV中文字幕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亚洲国内自拍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