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成立至今已有半年多的時間,其服務宗旨是面向全球華人腐蝕防護工作者,通過華人平臺促進國內與國際腐蝕界交流與合作。廈門大學材料學院宋光鈴教授當選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主席。為讓業界更多的人了解國際腐蝕科學研究進展和腐蝕與防護技術國際交流合作的意義。中國腐蝕與防護網記者特邀請了宋光鈴教授做相關方面的精彩解讀。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記者: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成立后,您覺得國內外的合作會有哪些變化?對中國防腐事業的發展會有哪些方面的促進?
宋教授: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的成立,是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在新一屆理事會領導下快速發展的又一豐碩成果。從此我國腐蝕工作者在與各國腐蝕界合作交流時,就有了我們自己的專業的平臺。 海外分會也是國外同行了解我國腐蝕界現狀的有效窗口。簡而言之,海外分會的成立,必將會進一步。
1)提升外合作的層次
2)提高國內外合作的效率
3)增加國內外合作的形式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不僅是我國腐蝕界在對外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廣闊舞臺,還是國外腐蝕同行與我國腐蝕領域各個方面專家進行接觸了解的暢通渠道,更是中國腐蝕界連接同樣在腐蝕領域中辛勤耕耘的海外華人和游子們的紐帶。因此分會的成立,必將在如下幾方面進一步促我國腐蝕事業的飛速發展:
1)我國腐蝕界在國際上的顯示度,從而促進我國腐蝕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2)我國腐蝕與防護技術與國際標準的接軌,從而增加腐蝕科研成果的可比性,進而提高中國腐蝕界對國外先進的腐蝕防護技術的引進、吸收、消化、提高、創新。
3)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對海外同領域工作的華人學者和游子的凝聚力, 從而為我國腐蝕與防護領域引入更多、更高的人才,進而把中國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推向國際前沿。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記者: 在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與國際華人腐蝕工程師協會共同舉辦的腐蝕研討會上,您作了關于鎂合金腐蝕的報告,請您介紹一下鎂合金腐蝕的現狀及未來鎂合金防腐技術的發展。
宋教授:《鎂合金腐蝕與防護》(化工出版社,中國,2006年)、《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s》(Woodhead Publishing, United Kingdom, 2011)、《Corrosion Protection of Magnesium Alloys》(Woodhead Publishing, United Kingdom, 2013)三本專著的序言分別都對這一問題作了基本的闡述,這里我只著重強調兩點個人看法:
1)鎂合金腐蝕研究的發展,取決于鎂合金的實際應用。國外汽車行業經過最近一輪的經濟危機,進入調整期,對鎂合金這種仍需要長期基礎研究的新材料熱情不再;而國內的汽車、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正蓬勃發展,它們必將會推動鎂合金腐蝕防護研究的不斷進步。因此,今后幾年,在鎂合金腐蝕與防護研究的熱度上,國內可能會全面超過國外。
2)經過汽車工業實用的挫折,國外已認識到鎂合金的發展不可能跳過基本的科學探索階段,已開始轉向到基礎理論研究上來。 國內以工業發展為基礎,企業需求為推動力的鎂合金研究,必然會偏向于以應用開發為導向的鎂合金腐蝕防護技術方面。為此,在較短的未來,國內和國外在鎂合金腐蝕與防護領域上的熱點可能稍有不同。
3)鎂合金金在實際應用中目前遇到了腐蝕問題的巨大挑戰,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從長遠看,作為具有許多其它材料無法替代和比擬性能的輕質結構和環保無毒功能材料,鎂合金依然是前途無量。就像天賦異稟的兒童,盡管目前體弱多病,但經過細心調理,假以時日,任用得當,總有發揮其特殊才能的一天。
1999年加入昆士蘭大學領導CAST研發中心的鎂合金腐蝕防護研究。

照片為2002年CAST年會上宋光鈴教授與CAST 同事一起慶賀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記者:在您與國際的交流合作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
宋教授:歷經過中科院腐蝕所的刻苦學習和清貧科研、澳大利亞大學里的自由工作和緊張經費、美國集團公司的高效協作和研究興趣限制、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嚴謹科學體系規范和安全保密條框制度,現在又回國面對國內科研中的量化指標和行政管理。各種各樣的事見多了,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若說和國外科研人員打交道有什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我倒可以說一件外國朋友接待客人的事,又點出乎我的意料。下去年4月,我應邀到歐盟設在捷克共和國Brno 大學的一個中部歐洲科技研究所講學。該中心的材料課題組長Dr. Ladislav Celko 自己開車到布拉格機場,把我接回Brno大學,路上來回近5個小時。 4天講學結束后,他又再次驅車把我送回布拉格。 這事令我十分感動。早已習慣了西方訪客自己找上門的慣例,對這樣的東方式接待確實有點驚訝,故而印象深刻。這一接待方式,說明國內外科研人員之間,在待人接物上有時也許也會表現現的很相近,盡管東西方的傳統習慣不大相同。真誠的內容可能比華貴的儀式更能打動人,這不僅適用于我們,也應該適用于國外的科研人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記者:您與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宋教授: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是中國腐蝕界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與這樣的平臺合作,無疑是腐蝕工作者的幸運。我在國外就已知道這一平臺,所以一回國就積極尋求合作機會。現已達成初步合作協議,我將利用該平臺的大力支持,開展“海洋腐蝕專題-海洋大氣環境下鎂合金材料耐蝕表面技術與數據積累”的研究。擬采用實驗室模擬加速方法及必要的現場腐蝕試驗,研究分析典型鎂合金材料及其表面技術在我國不同海域的大氣環境下的腐蝕行為規律及其失效機理,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數據積累,為相關臨海裝備腐蝕防護提供依據和支撐。有這樣好的平臺的支持,相信該項研究必能進展順利。
后記: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成立為進一步促進全球腐蝕防護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提供平臺,是腐蝕領域的又一次標志性的飛躍。
http://www.ecorr.org
人物簡介

宋光鈴(英文名Guang-Ling Song或Guangling Song),曹楚南院士90屆碩士、93屆博士畢業生,中組部第9批“千人計劃”入選者,現任廈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歷任中科院腐蝕所副研究員、電化學室主任,澳洲公路交通局工程師、昆士蘭大學輕合金中心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總部主任研究員,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高級專家研究員;同時兼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基金委金屬生物材料研究中心臨床與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為金屬腐蝕防護,承擔過多項研究任務,指導了多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已有近400篇各種學術論文、專著、書籍章節、美國專利、工業報告、國際學術會議主旨報告、科研機構特邀演講等。 所發論文的SCI引用超8300多次, h-index 因子現為42。曾獲數個優秀論文、材料商業化獎等。頻繁擔任數個國家的基金評審人,兼任數個國際學術雜志的專業主編、客座主編、和編委,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多次擔任分會主席。
聲明: 本網原創,轉載時請務必標明文章來源和作者信息。未經允許, 嚴禁用于商業用途。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1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宋光齡, 腐蝕, 鎂合金,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海外分會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