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興趣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發光以及探測器的器件設計、制備與機理研究,及其在清潔能源、物聯網、柔性電子、健康照明以及醫療成像等領域的應用。
誠邀熱愛科研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及博士后研究員加入我們團隊。課題組與香港城市大學任廣禹(Alex K.-Y. Jen)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張杰(Jie Zhang)研究員、新南威爾士大學李稹(Zhen Li)研究員等課題組長期密切合作,可共同指導或推薦博士生聯合培養。
1. 申請者需獲得(或即將獲得)材料,化學,物理等相關領域的學士或碩士學位;
2. 申請者需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以及基礎實驗技能,能獨立開展實驗、整理分析實驗數據、撰寫論文及專利;
3. 英語要求托福機考分≥79分,托福筆試≥550分,或雅思≥6.5分;
4. 申請者需在2024年12月1日前提交申請港府獎學金(HKPFS),或在2025年1月17日前提交申請嶺南大學博士全額獎學金;
5. 嶺南大學全額博士生獎學金約為 19,300 港幣,詳情請見https://www.ln.edu.hk/rpg/admission/application-for-admission。
1. 申請者需即將獲得博士學位或已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具備獨立開展科研項目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以及協助PI指導學生和管理實驗室的能力;
2. 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過較高水平科研論文;
3. 可推薦申請Presidential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 Scheme;
4. 可隨時入職,薪資面議。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于1888年在廣州創立。早年名為「嶺南學校」,后來易名為「嶺南大學」,在高等教育領域享負盛名,直至 1952 年。其后嶺南大學于1967年在香港復校,矢志發展成為一所在數字時代出類拔萃的研究型博雅大學。嶺南大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八所公共資助院校之一,擁有本地高等教育機構中最悠久的歷史傳統。該校因提供優質教育(專注于全人發展)和進行高影響力的研究以改善世界而廣受認可。展望未來,嶺南大學立志在數字時代成為一所以文理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開展影響深遠的研究和創新。嶺南大學提供文學院、商學院、社會科學院、數據科學學院和跨學科研究學院的本科生、授課型研究生和研究型研究生課程。為促進跨學科合作和科學進步,嶺南大學成立了嶺南大學高等研究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學者與其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合作。憑借在藝術、商業、社會科學和跨學科研究方面的傳統優勢,大學旨在讓學生掌握實踐知識和批判性思維技能,以在未來取得成功。嶺南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位列全球“優質教育”前兩名,獲得QS五星+評分,并在2023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憑借在個別學科的卓越表現躋身亞洲前100名大學之列。
吳圣釩博士,于2024年8月加入香港嶺南大學(LU)跨學科學院擔任助理教授。2021年于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任廣禹教授(Prof. Alex K.-Y. Jen)。2021-2024年于香港城市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進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鈣鈦礦光伏器件的設計與制備、光電性能研究及其在柔性電子等領域的應用。近五年內,吳圣釩博士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Energy,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Nanotechnology, Joule,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并擔任Nature,Joul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期刊獨立審稿人。
1. 個人簡歷(需簡單介紹研究經歷及研究興趣)
2. 代表作(如有)及其他可證明個人科研和學習能力的材料
申請者請將以上材料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shengfanwu@ln.edu.hk,郵件標題請注明 “應聘職位+申請人姓名”。通過初步審核的申請者,導師將盡快安排后續面試。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