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究院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7月,是寧波市人民政府與大連理工大學基于雙方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按照“優勢互補、共謀發展、互惠互利、實現共贏”原則在寧波市共同舉辦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獲批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
研究院聚焦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引進學校優勢學科方向,匯聚國際一流人才,設立大連理工大學重大創新平臺分支機構,建有“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技術”、“新材料與成型技術”、“綠色精細化工與生物醫藥技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以及“信息、軟件與人工智能技術”五大創新中心和浙江省級博士后工作站。五大創新中心依托大連理工大學優勢強勢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寧波市經濟產業等綜合優勢形成重大創新平臺,以建立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器和高端人才薈萃基地為目標,由院士及知名專家擔任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02 / 招聘崗位及要求
為推動研究院高質高效發展,研究院常年面向海內外招聘碩博及以上優秀人才。研究院此批次公開招聘專職科研人員26人,具體招聘崗位、人數、要求等詳見《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2022年科研技術崗位招聘計劃(第三批)》(附件1,以下簡稱《招聘計劃》)。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
2022年科研技術崗位招聘計劃
(第三批)
一、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技術創新中心
(一)中心介紹
中心聚集了以郭東明院士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的優秀科研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力學等優勢學科,以國家級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為支撐,與寧波市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開展高端裝備結構創新設計、高性能傳感/執行器件制造技術、高性能零件智能制造技術、先進復合材料數字化高效制造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中心團隊在超精密制造技術與裝備、微納米制造技術與裝備、智能裝配技術與裝備等方向形成鮮明特色,多項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項10余項。
(二)崗位需求
1. 電子器件噴印制造技術團隊
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優勢學科和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平臺,面向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產業需求,開展智能器件、傳感監測、高端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團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ZF重點基金、JKW重大專項等50多個項目;相關成果實施成果轉化2項并實現產業化,在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等領域里得到了大量應用。
2. 智能精密加工團隊
團隊由郭江教授作為團隊負責人,始終秉承“求實創新”的科研精神,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在光學以及精密模具的智能制造及檢測等領域取得原創性研究成果。團隊多年來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余項。研究成果在國內、日本以及新加坡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3. 海洋裝備強度分析與創新設計團隊
大連理工大學閻軍教授領銜的海洋裝備強度分析與創新設計團隊,始終秉承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長期致力于海洋裝備結構監測、海洋柔性管纜結構設計與測試、海洋管纜安裝運維以及附屬構件的加工制造等領域研究,解決了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為國家海洋裝備設計、制造和安全保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4. 復雜能量系統數字孿生創新團隊
復雜能量系統數字孿生創新團隊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4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團隊具有強有力的科研基礎,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兩機專項”、JW重大基礎加強項目、教育部-裝發部聯合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上項目等一批國家級重大科研任務,同時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實現了產業化示范,具備科研向實用轉化的充足經驗;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大連市科技發明一等獎在內的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
5. 智能裝備技術團隊
智能裝備技術團隊是重大裝備制造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遼寧)的主要科研團隊之一,是遼寧省數字化設計與智能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核心團隊。團隊共有成員70余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余人,研究領域包含高端緊固件/軸承研制、裝配工藝設計及精確控制、測試及工藝裝備研制等。
6. 工業裝備智能化設計與軟件團隊
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力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及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郭旭教授為國家杰青、長江學者、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團隊包括國家優青2人、青千3人;致力于在獨立自主研究成果基礎上,開發具備與國際主流商用數值仿真軟件競爭能力的結構仿真與優化軟件,為提高我國工業裝備自主研發能力,解決國家卡脖子問題做出貢獻。
7. 汽車輕量化與功能化設計團隊
團隊依托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曾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獲多項國家、省部級科技獎項。圍繞寧波汽車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技術需求,團隊通過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專項技術任務攻關,形成以汽車先進設計、復雜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動力系統以及整車駕駛性能測試技術為代表的“閉環式”產業技術體系,服務各類車型的整車與零部件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新材料與成型技術創新中心
(一)中心介紹
中心聚集了以蹇錫高院士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的優秀科研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化工、材料等優勢學科,以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中心、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樹脂省級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為支撐,開展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金屬材料、新型耐高溫可溶解高性能樹脂、新型功能膜材料、生物醫藥材料等前沿、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中心團隊在研制結構全新的系列新型耐高溫可溶性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銅合金連鑄凝固過程電磁調控技術及應用等研究領域,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日內瓦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2項。
(二)崗位需求
8. 銅及特種合金制備與加工技術團隊
銅及特種合金制備與加工技術團隊是國內領先的金屬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創新團隊,團隊負責人為大連理工大學李廷舉教授和王同敏教授。團隊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擁有包括國家杰青、長江學者、萬人計劃等在內的高層次創新人才,老中青三代結合,具備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雄厚的研究基礎和實驗條件。團隊已承擔幾十項國家級項目,結合寧波產業特色和新材料需求,開展高熵合金、銅、鋁、鎂等先進材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9. 輕合金與非晶材料團隊
輕合金與非晶材料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兼職教授4人、講師1人、工程師1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6人、碩士研究生59人。團隊面向寧波汽車制造、海洋船舶、高端裝備、國防軍工等產業集群,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產品為目標,從事新型輕質高強、節能環保的結構與功能材料的研究,研發成型與加工制備等先進技術,為寧波市、浙江省等地方經濟和產業服務。
三、綠色精細化工與生物醫藥技術創新中心
(一)中心介紹
中心聚集了以彭孝軍院士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的優秀科研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化工、環境、生物等優勢學科,以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強力支撐,開展新型染料物、精細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清潔制備、生物制藥、節能環保專用設備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綠色精細化工產品及生物醫藥創新平臺、高端專業人才培養和聚集中心。中心團隊在生物染色染料、熒光識別染料等研究領域,以及清潔工藝和關鍵技術大規模應用等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嘉許金獎1項。
(二)崗位需求
10. 先進光功能材料團隊
先進光功能材料研究團隊由樊江莉教授帶領,從事功能染料的開發及其應用研究。通過調控染料激發態,強化染料在生物醫學、信息、材料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及應用轉化,相關成果發表于J. Am. Chem. Soc.、Angew. Chem. Adv. Mater等一流期刊。團隊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及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0), “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系統”已獲產業化應用。
11. 生物菌劑和生物基化學品的綠色制造團隊
團隊負責人為薛闖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團隊致力于生物菌劑及生物基化學品的綠色生物制造,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選育功能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發酵高效生產萜酚類、醇類、脂肪酸等稀缺/高值生物基化學品,應用于醫藥、食品、能源和農業領域,制備生物菌劑、菌酶制劑等,實現廢棄物資源化、肥料化及能源化利用。
12. 生物醫藥團隊
生物醫藥團隊主要面向人民健康、面向經濟主戰場,國繞寧波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療藥物以及海洋生物及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和開發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藥物等新型活性先導化合物,推動創新藥的研究,開發生資源的功能性,開展功化能性保健食品的關鍵技術研究,對創新藥物和功能保健食品研究成果進行轉化。
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中心
(一)中心介紹
中心聚集了以吳慧明教授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的優秀科研團隊,依托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等優勢學科,以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橋梁與隧道技術國家級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為支撐,與寧波市海洋高技術、臨港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健康監測與災害控制、港口海洋大數據、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開發與水合物技術應用等前沿、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中心面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平臺、高端專業人才培養和聚集中心。
(二)崗位需求
13. 管道及管網輸運安全保障技術創新團隊
團隊圍繞管道及管網輸運安全保障難題,通過專項技術任務攻關,形成以管道蝕、漏、堵綜合監檢測技術、信號發射及接收系統設計制造及復雜環境噪聲下信號處理與反演技術、管道無損檢測技術為代表的一整套管道監檢測裝備技術體系;同時通過共性平臺建設,開展海洋極端條件裝備及“雙碳”技術布局,助力寧波市國際資源配置中心建設。
五、信息、軟件與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
(一)中心介紹
信息、軟件與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面向高端產業用信息、軟件與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應用,依托大連理工大學軟件、信通、控制等優勢學科,以工業裝備節能控制技術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泛在網絡與高端軟件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為支撐,與寧波市軟件、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緊密結合,開展嵌入式軟件、工業軟件及FPGA評測、微電子產品、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海洋經濟的深度融合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信息、軟件與人工創新平臺、高端專業人才培養和聚集中心。
(二)崗位需求
14. 智慧金融創新團隊
智慧金融創新團隊成員均有多年科技研發行業經驗,貢獻知識產權過百項,其中國家級行業專家2人。團隊擁有豐富的渠道和社會資源,聯合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計算所、人民銀行等相關單位,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等技術為核心,在智慧金融領域已產出智慧金庫、金融安全和金融物流等多款產品及解決方案。
15. 智能圖像分析團隊
團隊多年來致力于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領域研究,在目標跟蹤、顯著性檢測、圖像深度估計、圖像視頻分割等領域做出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工作。團隊發表頂級刊物200余篇,總引用量2萬余次,連續六年蟬聯國際視覺跟蹤大賽冠軍。團隊承擔多項國家重點重大項目,與華為、阿里、Adobe、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長期且深入的科研合作。
16. 智慧水務創新研究團隊
智慧水務創新研究團隊整合大連理工大學在水資源調控、防洪減災、城市水務、水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優勢研發力量,以系統解決區域水問題為核心,融合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技術方法,打造產學研體系,全面支撐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團隊是以彭勇教授為核心的、眾多國內水利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具有豐富的產學研開發與合作經驗的團隊,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3人,講師及博士后6人,高級技術工程師16人,在讀博士碩士70余人。團隊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140余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10余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相關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松花江、遼河等大型流域,并為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附:研究院崗位設置說明
您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下載附件原件
03 /報名條件
1.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憲法和法律;
2. 具有崗位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素質,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身心健康;
3. 具有研究生教育學歷;原則上各學歷階段均就讀于國內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院所且年齡不超過40周歲,具有與應聘崗位相匹配的工作經驗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4. 港、澳、臺地區或海外留學人員報名的學歷、學位,需經國家教育部認證,并且專業名稱與《招聘計劃》專業名稱一致或相近;
5. 除符合上述基本條件外,候選人還應具備報考崗位所需專業及其他條件要求(詳見《招聘計劃》);
6. 下列人員不得報名:
(1)曾受過刑事處罰或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
(2)尚未解除黨紀、政紀處分或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
(3)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調查,尚未作出結論的人員;
(4)在各級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被認定有作弊行為的或有報考不誠信記錄,且處理期未滿的人員;
(5)試用期內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機關、事業單位辭退未滿5年的人員;
(6)在讀的非應屆畢業生;
(7)現役軍人;
(8)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人員。
04 / 薪酬福利
1. 薪酬結構
“崗位工資+基本工資+獎勵性績效+年度專項獎勵+十三薪”。其中,崗位工資按照研究院標準確定;基本工資比照事業編制入職工資標準確定;獎勵性績效、年度專項獎勵按工作業績參與分配。
2. 薪資待遇
專職科研人員采用合同制聘用,與研究院簽訂勞動合同,具體年薪需要根據個人職稱、學歷學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綜合確定,研究院按寧波規定繳納五險一金,其中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為單位和個人各12%。按照《寧波市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條目(2022版)》進行人才分類,針對不同人才類型提供薪資待遇如下:
3. 科研保障
研究院提供一流科研儀器設備等科研條件。
4. 福利待遇
(1)生活補貼
為全日制碩士畢業生、“雙一流”建設高校或江北區產業發展急需緊缺專業的應屆全日制本科學歷畢業生,按碩士4萬元、本科2萬元分三期申請生活補貼。
(2)租房補貼
研究院為在寧波市江北、鄞州、海曙、北侖、鎮海五區內無個人房產的全職員工提供為期一年每月1000元的租房補貼。
(3)其他
職工食堂、職工周轉宿舍、免費年度體檢、帶薪休假、療休養、春秋游、生日福利、節假日福利、健身活動場地等。
05 / 報名方式及步驟
1. 報名方式
本次招聘僅采取郵箱報名方式,報名郵箱為:nbidut@dlut.edu.cn。
發送郵箱時請在郵件主題中注明“來自青塔人才”,并將郵件抄送至job!cingta.com。
2. 報名步驟
(1)填寫《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應聘人員報名表》(附件2);
掃描下載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
應聘人員報名表
(2)將個人簡歷和相關證明材料電子版編輯為一個PDF格式文檔,PDF文檔命名為“姓名+學校+專業+應聘團隊+應聘崗位”。
其中,相關證明材料包含有效身份證正反面、從本科起至最高學歷的畢業證、學位證、教育部學歷證明電子注冊備案表、獲獎證書、技能證書、職稱證書、代表性論文或其他科研成果等。暫未取得畢業證、學位證的應屆畢業生需提供由學信網出具的《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和由學校出具的就業推薦表;境外留學人員還需提供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
(3)報名時請將Word版本報名表與PDF應聘材料共同發送至指定郵箱,郵件名為“姓名+學校+專業+應聘團隊+應聘崗位”。
06/ 考核方式
本次招聘包括專業面試和綜合面試兩個環節。研究院將根據報名條件和要求對應聘材料進行資格審查,擇優篩選并通知符合資質的候選人參加面試,請各位候選人及時留意個人郵箱或手機。
07/ 考察體檢及公示錄用
根據面試成績按照1:1比例確定進入體檢人員名單,體檢標準參照《國家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執行。
綜合考慮面試、考察、體檢情況,擇優確定擬錄用人員,并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人員在公示結束后與研究院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入職手續。
屬下列情況之一者,研究院將取消其錄用資格:
1. 不符合應聘條件、虛報瞞報應聘材料的應聘者;
2.有工作單位的人員未在研究院規定時間內出具原單位同意調出證明或解除勞動關系證明者。
08/ 紀律與監督
公開招聘工作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嚴肅紀律,秉公辦事,嚴禁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全程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和社會監督。候選人如有弄虛作假、違紀違規行為,一經發現,取消其應聘資格,并將有關情況通報其所在單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09/ 其他未盡事宜
1. 本公告長期有效,即日起接受報名。
2. 聯系方式:0574-27969800(陳老師)
3. 通訊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文教街道育才路26號
4.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官網:http://nbidut.dlut.edu.cn/index.htm
5. 各科研團隊詳細介紹:http://nbidut.dlut.edu.cn/kjyf/kytd.htm
2022年科研技術崗位招聘公告
(第三批)
掃碼了解更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20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