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大師
2014-11-10 20:25:07
作者:新華網來源:=$docheckrep[1]?ReplaceBefrom($ecms_gr[befrom]):$ecms_gr[befrom]?>
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大師,是我國材料領域、享譽海內外、深受社會各界尊重、愛戴和信賴的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大師和戰略科學家。他出生于一個傳統的“五世同堂”大家庭,成長于社會變革時期的舊中國,少年時期目睹了饑荒戰亂和外侮入侵帶給百姓的痛苦,在內心樹立了“中國一定要強”的堅定信念。
1951年,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后,美國政府明令禁止學習理工、醫學學科的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回國,師昌緒便是被明令禁止回到中國的35名中國學者之一。但他抱有回國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于是開始了同美國政府當局的堅決斗爭。他曾和印度聯系想去做一名研究學者,以便通過印度實現曲線回國的理想。但隨著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美國當局進一步限制中國留學生離境,并把離境一律視為回國。在這種情況下,他通過印度大使館把一封信轉交給中國政府。1954年5月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這封信成為中國抗議美國政府無理扣壓中國留學生回國的重要依據,周恩來總理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為了贏得美國人民的同情,師昌緒又和一些中國留學生一起,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明確提出美國不應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并將這封信向美國人民散發。1955年6月,美國政府在各方的壓力下,被迫按照日內瓦談判達成的“以美國空軍戰俘換回中國學者”為條件,同意一些中國留學生回國,其中就有師昌緒。回國后,他把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志愿,服從分配前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報到,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國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高潮之中。“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了很大沖擊,受到非人的折磨,被造反派誣蔑為“美蔣特務”,被打得皮開肉綻。但是,所有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和折磨均未能動搖他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后來他任金屬所所長,對那些整過他的人照樣以禮相待,特別是在晉升職稱等問題上一視同仁,受到大家交口稱贊。
1951年,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后,美國政府明令禁止學習理工、醫學學科的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回國,師昌緒便是被明令禁止回到中國的35名中國學者之一。但他抱有回國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于是開始了同美國政府當局的堅決斗爭。他曾和印度聯系想去做一名研究學者,以便通過印度實現曲線回國的理想。但隨著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美國當局進一步限制中國留學生離境,并把離境一律視為回國。在這種情況下,他通過印度大使館把一封信轉交給中國政府。1954年5月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這封信成為中國抗議美國政府無理扣壓中國留學生回國的重要依據,周恩來總理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為了贏得美國人民的同情,師昌緒又和一些中國留學生一起,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明確提出美國不應阻撓中國留學生回國,并將這封信向美國人民散發。1955年6月,美國政府在各方的壓力下,被迫按照日內瓦談判達成的“以美國空軍戰俘換回中國學者”為條件,同意一些中國留學生回國,其中就有師昌緒。回國后,他把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志愿,服從分配前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報到,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國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高潮之中。“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了很大沖擊,受到非人的折磨,被造反派誣蔑為“美蔣特務”,被打得皮開肉綻。但是,所有這些不公正的待遇和折磨均未能動搖他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后來他任金屬所所長,對那些整過他的人照樣以禮相待,特別是在晉升職稱等問題上一視同仁,受到大家交口稱贊。

1978年師昌緒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他從一個立志把畢生奉獻給祖國的愛國主義科學家轉變為一名把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作為自己人生最高追求的共產黨人的升華。“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作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這是他經常告誡身邊青年科技人員的一句話,也是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踐行入黨誓詞的寫照。正是在這一崇高理想和信念的激勵下,他才能夠正確看待困難時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才能夠在科研的道路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成長為我國高溫合金的奠基人、金屬腐蝕與防護領域的開拓者、世界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大師和戰略科學家。
早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期間,師昌緒就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其研究基礎上發展出來的300M高強度鋼,成為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最常用的飛機起落架用鋼。20世紀50年代末,他從中國既缺鎳又無鉻,還受到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的實際出發,提出了發展鐵基高溫合金的戰略方針,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808,代替了當時鎳基高溫合金GH33作為航空發動機的渦輪盤;20世紀60年代初,他承擔了空心渦輪葉片的任務,在缺乏資料、設備簡陋、工作和生活都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采用科研、設計、生產相結合的形式,領導了我國第一代空心渦輪葉片的成功研制,使我國航空發動機性能上了一個新臺階,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使用這種葉片的國家。
作為戰略科學家,師昌緒在我國科技發展歷程中的一些關鍵時刻,都發揮了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科學家所應有的積極作用。1982年,他在沈陽主持組建了我國第一個腐蝕專業研究所--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還是在1982年,他和張光斗、吳仲華、羅沛霖四人聯名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實現四化必須發展工程科學技術》的文章,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工程科學技術的必要性和方法,奏響了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序曲。1992年,他又再次同張光斗、侯祥麟、張維、王大珩、羅沛霖聯名上書中央,詳細闡明成立中國工程院的必要性和急迫性。1994年,經中央批準,中國工程院正式成立。
在從事科學基金管理工作期間,師昌緒主持制定了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制度并發布《項目指南》,參與確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術管理理念,形成公平、公開、公正的資助工作原則并沿用至今。為了加大科學基金資助成果管理和宣傳力度,以負責任的態度向黨中央、國務院匯報科學基金資助效果,促進公眾對科學基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1992年由他牽頭負責組織編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成果選編》(1990)正式出版。而為了提高可讀性,統一格式,他在盛夏期間在家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逐條逐字進行修改。為了更好地把握科學基金資助方向、做好長遠規劃的制定工作,為了更好地培養和鍛煉學科主任把握學術前沿的能力,也是在他的堅持下,由他本人親自主持進行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歷史上的第一次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并歷經數年編輯出版了54個學科領域發展戰略的單行本。1997年,在師昌緒的努力下,由我國幾個學會聯合成立了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并于次年加入國際組織,回避了因我國幾個學會不能聯合而無法加入國際組織的矛盾。2000年,為了研制出合格穩定的輕質量、高強度碳纖維,也是在他的倡議下,科技部在863計劃中專門增設了1億元的碳纖維專項研究資金,進而推動我國碳纖維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逐步滿足了我國航空航天的重要需求。他所以這樣做,都是出于他對中國材料科學與技術進步的責任心,出于他永遠把黨、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堅定立場。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師昌緒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和心血都貢獻給了我國基礎研究、科技事業和科學基金事業,并為之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待人謙遜仁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懈追求共產主義真理和理想而無怨無悔,展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情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趙澤南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82387968/62316522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鋁合金LDH自修復自抗菌膜層構建
點擊數:466
碳鋼及合金鋼應用與區別
點擊數: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