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索橋簡介 懸索橋,因其優(yōu)美的線型和出眾的跨越能力,受到工程界的青睞,而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開始大量的建造懸索橋,從主跨452米的汕頭海灣大橋,到主跨1688米的南沙大橋坭洲水道橋,再到主跨1700米的楊泗港大橋以及規(guī)劃中主跨2300米的張皋過江通道,我國建造的懸索橋跨徑正在不斷的被刷新記錄。 圖 1 張皋過江通道效果圖 國內懸索橋的設計壽命一般為100年,如何保證橋在建成后的100年里屹立不到,甚至超期服役,這事關懸索橋結構的方方面面,比如主纜,吊索,主塔,索鞍,錨碇,加勁梁以及橋面系等。上述結構中,主塔,索鞍,錨碇屬于永久性結構,在設計的服役期間基本不會發(fā)生損壞。吊索,橋面系和加勁梁均為可更換部件,成功更換的案例已十分常見。唯獨懸索橋的主纜,其作為懸索橋的主要受力部件,起到承托梁體及橋面荷載的作用,如防腐不到位主纜內部的鋼絲容易出現(xiàn)裂紋甚至發(fā)生銹斷,由于迄今為止尚無主纜成功更換的案例,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主纜的壽命直接決定了懸索橋的整體壽命,因此主纜的防腐保護對于懸索橋來說尤為重要。 懸索橋主纜 國內大型懸索橋多為平行鋼絲型主纜(個別小型懸索橋可能為鋼絞線型主纜),其架設過程一般采用PPWS預制平行鋼絲索股法(AS空中紡絲法在國內比較少見),即先在工廠內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將91或127根鋼絲編成如圖 3所示的正六邊形結構,然后打卷成盤狀以方便運輸。 圖 2 主纜索股編制方法示意圖 圖 3 主纜索股盤卷示意圖 將整盤預制好的索股運往施工現(xiàn)場后,將索股盤放置在懸索橋其中一側錨碇位置,使用臨時架設的往復式索股拽拉系統(tǒng)沿著貓道上放置好的引導輪進行主纜架設,鋼絲索股牽引到位后,按照預先編好的順序將索股移入索鞍內。 圖 4 懸索橋主纜架纜現(xiàn)場 待全部索股架設完畢后,使用緊纜機對主纜進行整圓,壓實處理,使得主纜界面由原先的不規(guī)則形狀變成標準的圓形且形成合理的空隙率,根據(jù)纜徑的變化情況,緊纜過程可能需要反復進行幾次,如圖 6所示。 圖 5 懸索橋主纜編纜及緊纜示意圖 圖 6 懸索橋緊纜過程 緊纜工作結束后就可以開始安裝索夾、吊桿以及架梁等工作。 圖 7 懸索橋安裝索夾 圖 8 懸索橋架梁 圖 9 懸索橋架梁結束 纜徑隨著架梁工作結束將進一步變小,在對索夾螺栓進行補張拉之后,就可以開始進行主纜纏絲及防腐涂裝等收尾工作。 圖 10 主纜纏絲 圖 11 主纜刮膠密封 圖 12 主纜纏包密封 存在的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懸索橋設計壽命100年,如何保證主纜鋼絲在這100年不發(fā)生銹蝕,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國內外懸索橋開纜檢查的結果顯示,服役不到50年的英國福斯公路橋主纜內部出現(xiàn)了大量斷絲。而國內早期建設的懸索橋主纜在近年的開纜檢查時也發(fā)現(xiàn)了大量表層鋼絲4級腐蝕。 圖 13 國外懸索橋主纜開纜檢查 圖 14 國外懸索橋主纜開纜檢查發(fā)現(xiàn)斷絲情況 圖 15 國外某懸索橋斷絲外觀形態(tài)及斷面情況 圖 16 美國534指南中對鋼絲的分類法 經(jīng)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規(guī)律: 1、從整座橋來看,主纜跨中最低點附近的銹蝕情況要比其他部位嚴重; 2、主纜表層鋼絲銹蝕情況比內層鋼絲要嚴重; 3、通車時間接近的懸索橋開纜檢查對比發(fā)現(xiàn),使用了底涂,不干性膩子+密封膠的橋,主纜鋼絲銹蝕情況要比其他橋情況輕一些。 解決思路 回顧我國懸索橋主纜防腐體系的發(fā)展歷程,可以大致劃分為3個階段: 2000年以前,我國懸索橋設計與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主纜防腐主要參照歐美普遍采用的方式,即在主纜纏絲前,先用紅丹或者鋅膩子對主纜鋼絲進行填充,膩子主要起到對主纜鋼絲鈍化或陰極保護的作用,然后對主纜表面進行纏絲約束主纜并為涂裝提供較為平整的表面,最后處于密封與大橋景觀的需要在纏絲表面進行油漆涂裝。 2000年前后,國內研究院提出了專利性的主纜密封膠涂裝體系(后稱密封膠體系),該體系以非硫化阻蝕密封膏+纏絲+硫化性密封膠+面漆作為主要配套方案,經(jīng)過汕頭海灣大橋,西陵長江大橋等項目的試驗性應用成功后,于2007年上升為交通部的推薦標準《懸索橋主纜系統(tǒng)防腐涂裝技術條件》標準號為:JT/T 694-2007,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該主纜防腐體系占據(jù)了我國主纜防腐體系的絕對地位。 2015年,隨著國內首座運用國產纏包帶密封體系(后稱纏包帶體系)的項目貴州清水河大橋建成通車,拉開了國內主纜纏包帶應用的新局面,目前主纜纏包帶防腐體系方案已經(jīng)遍地開花,與密封膠防腐方案各占半壁江山,預料這兩種防腐方案將會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面并存。 上述兩大主流主纜防腐系統(tǒng)目前均存在各自的優(yōu)缺點,為了確保懸索橋主纜壽命能夠滿足設計要求,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促進技術不斷完善。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wǎng)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wǎng)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