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污損
污損生物是指附著船底、浮標和一切人工設施上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的總稱。污損生物是包括以固著生物為主體的復雜群落,其種類繁多,包括細菌、附著硅藻和許多大型的藻類以及自原生動物至脊椎動物的多種門類。據統計世界海洋污損生物約2000種左右,我們沿海主要污損生物約200種,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有藤壺、牡蠣、貽貝、盤管蟲等種類。
危害
加速金屬的腐蝕
污損生物在鋼板上附著,由于硫酸鹽還原細菌、鐵細菌的作用,使金屬的腐蝕加??;一些污損生物會破壞金屬表面的涂層,使金屬裸露而導致金屬的腐蝕;有石灰外殼的污損生物覆在金屬表面,改變了金屬表面的局部供氧,形成氧濃差電池而加速腐蝕;一些藻類由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的濃度,從而加速金屬的腐蝕。
影響設施的正常使用
對船舶來說,污損生物的附著增加了行進的阻力,使航行速度下降,油耗增加;對海水輸送管道和冷卻設施來說,污損生物的附著會堵塞海底各種管路、閥門、冷卻器的管口和養殖網箱的網眼。
同時污損生物的附著可以造成海中的儀表及轉動機構失靈,影響聲學儀器、浮標、網具、閥門等設施的正常使用,甚至被迫停機和停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影響水產養殖業的產量和質量
污損生物的附著影響牡蝎等養殖貝類的正常生長,使其產量下降。而污損生物在藻類表面的附著,會降低藻類養殖產品的質量。
海洋牧場監測平臺的設備,長期投放在海洋使用,所以生物污損防治同樣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研究領域 !
最新研究
近日,來自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造成生物污損的水生生物從幼蟲到成蟲必經的變態過程,相關詳細內容已發表在《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研究人員研究了海洋生物如藤壺、海鞘、海膽和蠕蟲的生活周期,發現這些生物的一個獨特特征是它們依賴環境中的細菌來誘發變態,這種擁有微小的矛狀附屬物的細菌會進入海洋生物的細胞,并刺激它們變態。在這個變態過程,生物體會在船底部等表面上定居下來,造成生物污損。
這項研究首次闡述了細菌誘導變態的機制,為了了解更多,研究人員對船體上常見的生物污損殘留物管狀蠕蟲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研究發現,在變態過程中有一個被稱為MAPK信號通路的特定蛋白質鏈被激活。為了研究細菌是否刺激了控制這一過程的基因,研究人員利用Pseudoalteromonas.luteoviolacea的轉基因版本進行了重復試驗,發現當蠕蟲幼蟲暴露于矛狀附屬物異常的細菌時,它們的MAPK通路表現為不激活,幼蟲開始變態,但不能完成變態過程,最終回到了幼蟲狀態,也就是說,細菌的矛狀和管狀蠕蟲的MAPK通路之間的反應似乎是蠕蟲成功變態的必要過程。
研究人員猜測,像藤壺和海膽類這樣的物體可能依靠同樣的機制來完成他們的生命周期,如果這樣,研究人員可能有一天能夠開發具有抑制細菌變態生物特性的船舶涂料,以及其它潛在的應用。從大的方面說,這項研究闡明了復雜動物和細菌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可能還有其它受這一作用影響的發展過程還沒有被發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