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記者從華北電力大學獲悉,華北電力大學曲作鵬博士低碳新能源團隊聯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綠色非晶材料團隊和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集智攻關,自主研發的多功能感應熔焊非晶復合防腐涂層技術,攻克了成分設計、涂層制備、超音速等離子噴涂與感應重熔復合等技術難題,解決了困擾多年的我國高參數垃圾焚燒鍋爐受熱面高溫腐蝕結焦的技術瓶頸,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國目前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城市垃圾的年產量近2億噸,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棘手問題,垃圾焚燒發電具有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等諸多優點,已經成為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如何提高焚燒效率和發電效益是行業的燃眉之急。
然而高參數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面臨嚴重的受熱面高溫腐蝕結焦難題,已成為垃圾發電行業蓬勃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雖然感應熔焊涂層技術在國外已經有二十年的應用歷史,但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受制于人,成本居高不下。
“我們團隊首次在國內構建了垃圾電站鍋爐高頻感應熔焊系統技術平臺,開發了在鍋爐受熱面制備高溫非晶復合涂層的技術體系,形成了包括核心材料、加工工藝和自動化大規模生產線在內的多功能感應熔焊高溫非晶復合涂層成套技術,該涂層為非晶/納米晶復合結構,具有更高致密性和結合強度,能夠抵抗600℃以上的高溫腐蝕磨損結焦的惡劣工況,打破了垃圾電站鍋爐高溫腐蝕結焦防護的技術瓶頸。”曲作鵬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認為:“鍋爐高溫受熱面的磨損、腐蝕、結焦是長期面臨的技術難題,特別是垃圾焚燒、生物質摻燒、劣質煤燃燒等問題更為突出,該技術打破了長期受制于人的窘境,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工藝的自主化、國產化,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衛華表示:“非晶復合材料兼具非晶合金高強度、高硬度、耐腐蝕和晶體材料韌性、塑性好的性能特點,獨特的微觀結構賦予了其在高溫、腐蝕和磨損等多因素耦合極端工況下長壽命安全服役的良好特性,為非晶合金材料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