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荷葉等自然生物的啟發,超疏水材料在各個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超疏水表面是一種獨特的潤濕狀態,其水接觸角(WCA)超過 150°。Cassie-Baxter模型指出,微/納米結構粗糙表面能夠有效捕獲固/液界面,并形成一層“氣墊”層,使液滴僅與表面凸起的尖端接觸。這大大減少了固液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實現了有效的防水性。當液滴落在這種涂層表面時,它們往往會形成球形,并且能夠輕易地滑落。超疏水涂層已在防腐、防冰、防污和自清潔、油水分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已報道了多種制備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包括溶膠-凝膠法、化學氣相沉積法、模板法和浸涂法。然而,超疏水性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制備方法復雜、成本高、耐磨性差、附著力弱以及使用含氟化學品的相關限制等。因此,需要開發一種無氟、耐磨的超疏水涂層,該涂層應具有堅固的機械穩定性,并且可以采用簡單技術進行制備。
超疏水涂層實際應用的廣泛使用面臨著一大挑戰:機械耐磨性不足。傳統的超疏水涂層通常依賴于精細的微納米結構或疏水分子層,這些結構或層容易受到摩擦、劃痕、水沖擊或顆粒磨損等外力而受損,從而導致疏水性大幅降低甚至完全喪失。因此,開發不僅具有優異超疏水特性,而且具備機械耐久性的涂層顯得尤為重要。超疏水涂層耐磨性差主要是由于其與基材的附著力較弱,導致涂層容易剝落。因此,選擇合適的粘合材料來增強疏水物質與基材表面的附著力至關重要。
粘合材料的強度直接影響涂層的耐磨性和使用壽命。要創建超疏水表面,需要使用既能提供粗糙結構又能進行低表面能改性的材料。含氟聚合物具有極低的表面能,非常適合用于開發超疏水涂層。但含氟聚合物可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并對生物體構成威脅,因為它們在分解時會釋放有毒物質。因此,使用不含氟的低表面能材料至關重要。納米顆粒因其粗糙的結構,常被用于構建超疏水涂層,如SiO2、TiO2、ZnO和CaCO3等。納米纖維素可在涂層內部形成交織網絡,從而增強其內聚力,提供高比表面積,增加與其他材料的界面接觸面積,并提高相容性。這種添加能顯著提升涂層在機械強度、表面結構改性以及功能復合材料等多個方面的性能。納米纖維素在涂層中表現出顯著的優勢,不僅通過物理增強提高了涂層的耐久性,還能通過結構調整提供超疏水性和其他功能。此外,納米纖維素可與納米顆粒結合形成微/納米結構,這對涂層的機械穩定性至關重要。這種穩定性是超疏水涂層機械和化學韌性的關鍵組成部分。
近期,東北林業大學徐淑艷團隊通過一步噴涂法,成功制備了一種無氟、耐磨超疏水涂層。
使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對SiO2進行改性,制得疏水性HDTMS-SiO2;使用KH570對纖維素納米纖維(CNF)進行改性,制得KH570-CNF;以環氧樹脂(EP)作為粘結劑,然后加入HDTMS-SiO2和KH570-CNF,充分混合后,將其噴涂到基材上進行高溫固化,獲得超疏水涂層。 該涂層具有優異的超疏水性和機械耐久性,即使經過100次砂紙磨損和膠帶剝離、12小時酸性溶液浸泡實驗以及20小時紫外線照射后,仍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該涂層還具有良好的防污和自清潔性能。此外,該涂層制備過程簡便、快速、無氟,適用于多種基材。因此,本研究為開發無氟、耐磨超疏水涂層提供了創新的思路,在超疏水涂層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涂層制備及機理 EP/SiO2/CNF超疏水涂層的制備及其機理。 涂層附著力及機理 不同CNF含量的涂層附著力及機理圖。
數據來源與出處 相關研究成果以“Preparation of CNF synergistic enhanced EP/SiO2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by one-step spraying method: achieving wear resistance and strong adhesion function”為標題發表在《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