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凝膠,世界上最輕的材料之一,素有“凝固的煙”之稱。難以想象這樣輕柔至極的“身板”,有一天能為太空探測保駕護航。經過10余年的探索,浙江大學高分子學系高超教授團隊成功制備出具有微穹頂結構的高彈氣凝膠,其耐熱能力突破了2000攝氏度(2273K)大關,在反復擠壓下依然保持輕盈高彈、性能穩定。 多種類型的微穹頂氣凝膠堆疊 這一突破,源于一種全新的氣凝膠構筑方法——氧化石墨烯基二維通道受限發泡法。這是一種簡便且通用的制備方法。團隊采用這一路線制備了數百種氣凝膠,它們具有獨特的隔熱能力和高彈性,有望在深空探測器、超音速飛行器、核聚變裝置中提供熱防護。相關研究論文“Dome-celled aerogels with ultra-high-temperature superelasticity over 2273 K”2025年7月17日發表于Science雜志。
兩個不銹鋼“鐵掌”之間,幾片氣凝膠被壓縮到薄薄一張紙的厚度,形變達到了99%。神奇的是,這樣數萬次的壓縮,氣凝膠每一次都能重新支棱起來,彈回到原來形狀。對于傳統氣凝膠來說,這樣的壓縮足以讓其 “粉身碎骨”,而高超團隊通過改變氣凝膠內部的氣孔形狀,實現了材料從脆變彈。 室溫高彈性能實驗展示 氣凝膠中90%以上都是微納米級的氣孔,它們通常是蜂窩或拱形結構,高超團隊則引入了穹頂結構。“傳統氣凝膠中的孔隙結構大多是有棱有角的,而我們的孔隙是微米級的穹頂曲面。”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龐凱研究員說,穹頂結構常見于生物體和建筑工程中,以其卓越的承載能力和機械穩定性著稱。“存放雞蛋的槽孔也是穹頂形狀,它能夠更好消化外部沖擊。”
宏觀世界的穹頂結構(左)和氣凝膠內部氣孔的穹頂結構(右)
高超團隊與西安交通大學劉益倫教授團隊合作,指出穹頂結構不可展曲面特性會形成豐富的可恢復褶皺,這能讓材料儲存更多的彈性應變能。計算機仿真模擬顯示,微穹頂結構的彈性應變能存儲能力至少是傳統結構的10倍,從而讓氣凝膠展現彈性抗壓的特性。高超認為,這一結構代表了多孔材料領域全新的曲率設計理念,可啟發更多新材料的創制。
微穹頂氣泡是用一種全新的制備方法構筑的,靈感則來自于“大象牙膏”實驗:過氧化氫(H?O?)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加速分解產生氧氣,大量氣體與發泡劑混合后形成泡沫噴涌而出,仿佛伸出燒杯的大象鼻子。 “我們提出了二維通道受限發泡的方法,讓產氣發泡過程發生在氧化石墨烯夾層之間。”高超介紹,二維的氧化石墨烯具有豐富的含氧功能基團,它們能高效捕捉金屬離子,防止層間金屬離子脫出。常溫常壓下加入發泡劑后,大量球形氣泡在一層層氧化石墨烯之間成核、涌出,留下了微穹頂結構的氣孔。“這個過程就像做面包,面包切面上的氣孔,就是酵母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留下的。” 龐凱說,這種二維通道受限發泡的方法操作簡單,整個過程不需要高能耗的冷凍干燥或超臨界干燥技術,也不依賴復雜昂貴的設備。 微穹頂結構氣凝膠的制備 高超團隊長期致力于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研究。2013年,團隊制備的石墨烯碳氣凝膠創造了當時世界最輕材料的記錄;多年來,高超團隊一直將制備方法的探索作為重點,他們認為,這是氣凝膠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的關鍵。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許震長聘副教授說,二維通道受限發泡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普適性。石墨烯可與金屬、氧化物、碳化物等各種物質組成雜化氣凝膠,涵蓋121種氧化物、38種碳化物及35種金屬體系,大大擴展了氣凝膠種類。此外,課題組實現了高熵材料組分的可控設計,其組分可調至含有多達30種元素的高熵態。“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材料家族的創新平臺,從單一組分到高熵組分,從導電金屬到絕緣陶瓷,從透明、黑白到彩色等等。”高超說。 距離太陽610萬公里處,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創造了史上距離太陽表面最近的記錄。高溫是限制其靠近太陽的最大障礙,據相關資料,現有隔熱罩可耐受1650°C的高溫。有沒有一種材料能夠超越這一紀錄,耐受更高溫度的挑戰呢? 2000°C高彈性能實驗展示 高超團隊創造的“烯陶”氣凝膠可能具備這種能力:它的一半是陶瓷、一半是石墨烯,是兩者在原子層面的二維雜化。它不像普通陶瓷那樣易碎,而是柔軟Q彈;實驗顯示,烯陶氣凝膠在寬溫域范圍具有突出的力學彈性,不僅常溫下能被反復壓縮,而且在4.2K(-268.8℃)深冷至2273K(2000℃)超高溫環境中仍保持99%彈性應變的優異性能。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百人計劃研究員劉英軍解釋說,“烯陶”中的石墨烯顯著抑制了二維陶瓷的高溫重結晶過程,同時二維陶瓷有效防止了石墨烯片層的超高溫滑移。 為了測試氣凝膠的超高溫力學性能,團隊搭建了一個可以實時觀測的高溫熔爐 更令人欣喜的是,研究團隊制備的高熵氣凝膠在隔熱性能上更有優勢,室溫下導熱率僅有13.4 mW/m·K,是空氣的一半。所制備的高熵氧化物氣凝膠、高熵碳化物烯陶氣凝膠在1273 K時為53.4 mW/m·K,在2273 K時為171.1 mW/m·K,且在2273K的反復熱沖擊100次維持結構穩定,為極端溫度環境下的熱防護提供了新的材料選擇。 烯陶氣凝膠作為“護花使者”,隔絕高溫炙烤 “我們相信二維受限發泡法會打開眾多未知的多孔材料世界,其中有更多優異性能及應用場景等待我們去發現。” 高超說。在未來,或許這種如煙卻堅韌的新材料,能讓探測器更接近太陽;也許有一天,我們穿上它制成的熱防護服,能夠深入地球內部,見識那些至今未曾所見的奇異景觀。 浙江大學專職研究員龐凱、博士生夏雨星、博士后劉曉婷(已出站)及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童文浩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高超、許震及劉英軍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浙江大學是唯一通訊單位。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浙江省領雁計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鸬软椖康闹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