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王國杰教授團隊Small:多功能pH響應Gemini表面活性劑
2025-07-21 15:34:09
作者:本網發布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分享至:

Gemini表面活性劑作為一種能顯著降低界面張力的新型材料,在油水分離、濕電子化學品和微反應器等領域應用廣泛,但其固定的分子結構限制了動態界面調控能力。近日,北京科技大學王國杰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的pH響應型Gemini表面活性劑分子GTL,可根據pH變化動態切換分子構象(pH≥8.0時為雙子構型GTL,pH≤6.0時為單鏈構型TL+),實現了可逆油水分離、結構化液體構建、3D打印及熱絕緣氣凝膠制備等多功能集成(圖1)。這一突破性成果為智能材料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Multifunctional pH-Responsive Gemini Surfactant”為題發表于Small,博士研究生胡斌為該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青年教師吳振和王國杰教授為通訊作者。

圖1. pH響應Gemini表面活性劑的多功能應用研究團隊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揭示了GTL在油水界面的pH依賴性吸附機制:堿性條件下GTL的電荷平衡結構增強油水親和力,降低界面張力至≈3 mN·m-1;酸性條件下TL+的親水性提升導致界面張力升至≈27 mN·m-1,實現乳化/破乳動態切換。基于此,GTL作為智能乳化劑,可通過CO2/Ar刺激實現10次以上可逆循環。實驗表明,GTL穩定的乳液在通入CO2氣體2分鐘內實現快速破乳,而通入Ar氣體30分鐘后能重新乳化,乳化層高度和液滴尺寸無明顯衰減,為高效油水分離提供了可持續解決方案(圖2)。

圖2. Gemini表面活性劑的pH響應行為及乳液的可逆氣體響應GTL在酸性條件下與硫酸化纖維素納米晶(CNC-OSO3-)通過靜電作用共組裝,在油水界面形成致密“堵塞”薄膜,賦予界面良好的機械性能。TL+與CNC-OSO3-之間的強靜電吸引驅動了結構液體的形成。利用這一特性,團隊開發了全液體成型技術:在四氯化碳中預潤濕GTL后,注入酸性CNC-OSO3-溶液,通過界面自組裝鎖定形狀,成功制備出高保真字母結構(如“A”和“USTB”),并實現30分鐘以上形狀維持。該結構化液體對pH敏感,堿性條件下可逆分解,為微流控和可編程反應器提供了新平臺(圖3)。

圖3. pH響應型Gemini表面活性劑通過與纖維素納米晶界面共組裝構建結構化液體GTL/CNC-OSO3-穩定的高內相乳液(油相體積80%)在酸觸發下形成乳液凝膠,表現出剪切變稀和固態流變特性(G′ > G″)。乳液凝膠EG102(含10 mg·mL-1CNC-OSO3-和2 mg·mL-1 GTL)具備自支撐能力,可作為3D打印墨水:在空氣中成功打印雪花和中國結等復雜圖案,在石蠟中打印的空心圓柱體(高度5 mm)可維持30分鐘無坍塌。此外,乳液凝膠EG302(含30 mg·mL-1CNC-OSO3-)經冷凍干燥制得輕質氣凝膠(密度≈7.6 mg·cm-3),該氣凝膠在70℃熱臺上放置30分鐘后表面溫度僅43.3℃(ΔT=26.7℃),在150℃下ΔT僅達67.6℃,展現了優秀的熱絕緣性能(圖4)。

圖4.pH響應型Gemini表面活性劑用于3D打印和隔熱氣凝膠該工作不僅揭示了pH響應Gemini表面活性劑的動態界面調控機制,還通過靜電共組裝策略實現了可逆油水分離、結構化液體構建、3D打印及熱絕緣氣凝膠制備等多功能集成。GTL表面活性劑兼具刺激響應性、界面工程化和擴展加工性,為油水分離技術和可編程材料等提供了新范式。未來,該材料有望在智能采油、軟體機器人及能源管理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2473069,51373025),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242044)和北京科技大學青年教師學科交叉研究培育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FRF-IDRY-24-030),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23M730311),以及“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CET-11-0582)等項目的資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