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PNAS》:損傷的定位和斷裂力學取得重要進展!
2025-01-07 11:10:18
作者:材料科學與工程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
分享至:
受2020年間隙試驗發(fā)明的啟發(fā),2023年光滑拉格朗日裂紋帶模型(slCBM)通過引入位移場矢量的第二梯度(稱為“扭傷”)作為定位限制器,防止了裂縫生長過程中的虛假損傷定位。關鍵思想是,在有限元實現中,位移矢量及其梯度應被視為具有最低連續(xù)性的獨立場,受二階拉格朗日乘子張量的約束。結合三軸軟化損傷的現實本構定律,如微平面模型M7,消除了經典裂紋帶模型的已知局限性。
日前,來自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slCBM在各種裂紋平行應力下密切再現了間隙試驗所揭示的尺寸效應。為了描述它,提出了一個近似的校正公式,盡管強烈的加載路徑依賴性限制了它的適用性。除了零裂紋平行應力的罕見情況外,線裂紋模型(線彈性斷裂力學、相場、擴展有限元法(XFEM)、內聚裂紋模型)的斷裂預測誤差可能高達100%。研究人員認為,必須通過包括對材料旋轉梯度的阻力來擴展局部化限制器的概念。研究還表明,如果沒有這種阻力,現有的應變梯度損傷理論可能會預測錯誤的斷裂模式,對于II型和III型斷裂,載荷能力誤差高達55%。最后,認為裂紋平行應力效應必須發(fā)生在所有材料中,從混凝土到晶體中原子級尖銳的裂紋。相關成果以“Sprain energy consequences for damage localization and fracture mechanics”為題刊登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https://doi.org/10.1073/pnas.2410668121

圖1. (A)在使用具有(x,y)平面曲率控制的三維小變形連續(xù)體橋聯模型(3D slCBM)的對稱三點彎曲(3PB)測試試樣中的近缺口損傷區(qū):三點彎曲測試試樣。(B)近缺口區(qū)域的扭應變能強度圖。(C)穿過損傷帶前沿的扭應變能密度比η的分布;兩端的曲率不受限制,因為η<閾值。(D)三種閾值參數情況下的近缺口應變分布:10??、10??和1.5×10?³。圖2. (A)間隙試驗的示意圖描述。(B)應力-應變關系。(C)間隙試驗中的施加載荷與位移。(D)通過slCBM和標量彈塑性損傷模型獲得的斷裂能Gf(以Gf0歸一化)作為裂紋平行應力σ??的函數,并與兩個實驗數據點進行比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